《我的母亲》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12390字。
我的母亲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完美的女神,她不是别人,她是自己的母亲!“母亲”这一亲切的呼唤,让多少游子日思夜想,喃喃自语;让多少文人骚客笔题华章,抒写母爱的伟大。是她给我们拭去眼角的泪水,是她教会我们开口说第一句话,是她给我们在满是阴霾的天空中高擎着爱的太阳,让我们风不怕、雨也不怕。她可能不美丽,但美丽形容不了她的颜色;她可能一生贫寒,但贫寒更能彰显她的伟大。胡适先生歌颂过她,邹韬奋先生赞美过她,朱德元帅怀念过她!老舍先生更是满怀深情地说:“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春联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新年,贴春联儿,总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在新年来临之时开心幸福地笑开怀。反而是不尽得辛酸苦楚——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一副春联,几多悱恻往事。
应该有天堂
周国平记录下女儿妞妞的一言一行,满纸的冷峻和温柔,以及妞妞走后的寂寞和思念,都被他用一个词“札记”而概括了。从开始到最后,很自然的叙述,与其说在读书,不如说在读一份爱。这书的主角不是妞妞,也不是周国平,而是深刻在其中的坚强、扶持,与浓的化不开的爱。一路走来,一路看下来,只是觉得被爱给包围。是的,我们一起祈祷,有天堂在,温暖而且幸福。
第13课 我的母亲
晒旧衣
[清]周寿昌
卅载绨袍检尚存[注],
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逢不忍轻移拆,
上有慈母旧线痕。
【注】 卅(sà):三十。绨袍:粗绨所制造的袍子。绨(tì),丝织物类名。
【赏析】 这首诗逐层深入,真挚动人地表达了人类至善至纯的天伦情感——母子之情。诗人翻检旧物时,发现母亲三十年前为他缝制的一件粗绨面料的长袍还保存在箱柜里。由于年深日久,又曾穿过,绨袍的领子和襟袖已经破旧。如今睹物思人,似乎感到母亲的“余温”尚存。末两句诗,更将这种感情转进了一层。由于领襟已破,诗人将绨袍晾晒之后,自然想缝补一下,可是转念一想,又不忍轻易拆换,因为“上有慈母旧线痕”。这件旧衣上一针一线对儿子而言,都包含着母亲的爱心,诗人的不忍移拆,正表明了对母亲的无比珍重和深情怀念。这首诗,以小见大,托物抒情,一波三折,婉转深挚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因而感人肺腑,读来令人掩卷长思。
【思考】 这首小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家谱(pǔ) 撮土(cuō)
刮痧(shā) 私塾(shú)
2.多音字
间中间(jiān)间谍(jiàn) 骑铁骑(jì)骑马(qí)
露露水(lù)露马脚(lòu)
二、字形辨认
痧shā(刮痧)砂shā(砂布)秒miǎo(分秒) 裁cái(裁缝)栽zāi(栽树)载zài(装载)
塾shú(私塾)熟shú(熟悉) 惦diàn(惦念)掂diān(掂量)
三、词语辨析
1.抚养•扶养
二者都有在生活方面提供物质用品和生活费用的意思,但“抚养”侧重于爱护、教养,“扶养”侧重于扶助。“抚养”用于长辈人对晚辈人,也用于平辈人之间;“扶养”既可用于长辈人对晚辈人,也可用于晚辈人对长辈人,还可用于平辈人之间。
例:①在父母无法在子女抚养费问题上达成一致时,通常应向儿童抚养机构提出申请,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
②美国法律规定,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
2.委屈•委曲
“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让人受到委屈。
“委曲”,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也用于一些固定的词组,如成语“委曲求全”。
例:他在向别人诉说:“我很委屈,自己太委曲求全了,如果早就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