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升高二暑假语文复习讲义:散文语言及表现手法的鉴赏
- 资源简介:
约13150字。
散文语言及表现手法的鉴赏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新高二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120分钟
知识点 散文语言特点;常见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语言特点
2.掌握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3.明确各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4.掌握表现手法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能准确判断散文语言特点及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准确判断散文语言特点及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讲中学过的理解散文中重点句子和词语含义的知识,感受散文语言特点,归纳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进入本讲的学习。
考点解说:
分析文学作品文体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它是鉴赏、评价、探究作品的基础环节。
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 表现手法是散文的表现形式。历年高考经常考查的“主要表现手法”,主要是修辞类、篇章布局类和表达技巧类。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从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散文的表现手法:
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A、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B、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C、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
D、散文中的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E、散文中的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F、散文中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G、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H、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
I、散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J、散文中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A、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