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8260字。
第7课 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
江楼上独凭栏,听钟鼓声传,袅袅娜娜散入那落霞斑斓。一江春水缓缓流,四野悄无人,唯有淡淡袭来的薄雾和轻烟。看,月上东山,天宇云开雾散,云开雾散,光辉照山川。千点万点,千点万点,洒在江面。恰似银鳞闪闪,惊起了江滩一只宿雁,扑棱棱飞过了对面的杨柳岸。听,清风吹来,竹枝儿摇,摇得花影零乱,幽香飘散。何人吹弄箫声笛声,笛声箫声和着渔歌,自在悠然。欸乃韵远,飘向那水云深处,芦荻岸边,唯有渔火点点,伴着人儿安眠,春江花月夜,怎不叫人流连……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便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1.作家作品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辞俊秀驰名于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其诗多已散佚,《全唐诗》中仅存两首:一为《代答闺梦还》,这首诗写闺情,诗风近齐梁体,无甚特色;一为《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背景解读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郭茂倩《乐府诗集》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余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袭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有“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3.相关知识
乐府:两汉时指音乐机关。魏晋六朝时,乐府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初唐乐府诗多袭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