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课堂实录2
- 资源简介:
约3790字。
《咏雪》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掌握“儿女、俄而、骤、差”等文言词汇。
2.通过辨析比喻、品析言行,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和乐家庭氛围,明确笔记小说特点。
3.通过探究谢氏才俊与其优良家风的关系,树立传承优良家风意识,增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思路
一、走近一场聚会
二、认识一个家庭
三、探究一种家风
课堂实录
一、走近一场聚会
同学们,大家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这里的“王谢”分别指的是什么?
生:东晋时,王家和谢家。
师:王、谢两家是魏晋时期两大名门望族,人才辈出,名满天下。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时光穿越,去谢家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冬日聚会。
课前同学们按照学习任务单做好了预习,相信同学们都做好了准备。老师先范读一下课文,请同学们注意字音和节奏。
同学们,我们来到东晋的豪门大族谢府,看到了哪些人?他们在做些什么呢?
生:我看到谢太傅,还有他的儿女们。
生:不对,因为我看到文中“胡儿”是“兄子”,谢道韫是“公大兄无奕女”,是谢太傅的侄女。所以,“儿女”,泛指小辈,这里指的是他的侄儿——谢朗,侄女——谢道韫。
师:老师为这位同学的质疑精神点赞。
古汉语中的有些词发展到今天,词义和用法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把这一类现象叫做古今异义。我们小学时候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中的“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道旁苦李》中“诸儿竞走取之”中的“走”,都是古今异义。学习文言文,同学们也要像这位同学一样具有质疑精神,同时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那谢太傅和他的侄儿、侄女在干些什么呢?
生:他们在进行家庭聚会,在讲论文章的义理。
生:不久后,雪下得急了,越下越大了,他们还在赏雪、咏雪呢。
师:同学们预习的真扎实。要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我们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结合语境随文解意,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那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把故事概括出来呢?生: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和他的侄儿、侄女在家中聚会讲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更急了,他们就赏雪、咏雪了。
师:这位同学表达得非常完整,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都交代清楚了。
二、认识一个家庭
1.化身角色话比喻
我们走进谢太傅的家庭聚会,看看他们是怎么赏雪、咏雪的。我们来听。
听完他们的对话,我不禁想问问胡儿和道韫,为什么你们会想到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呢?同学们,你们也在聚会现场,你能代替他们回答吗?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讨论,集思广益。
老师先要问,胡儿,你怎么会想到把雪比作盐的呢?
生:盐是白色的,雪也是白色的,粗盐是颗粒状的,雪籽也是一颗颗的。所以我就脱口而出,“撒盐空中差可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