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45
- 资源简介:
约2380字。
劝学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
3、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 德育目标
1、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 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重点】
1、 比喻的含义与内在联系。
2、 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比喻论证——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所要论证的道理,如此论证的效果。
【教学方法】
学案教学法、朗诵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课文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诸子散文里的《论语》,大家还记不记得《论语》里有哪些比较经典的句子么?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那么,我们知道诸子散文在散文的发展史上,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与《荀子》的文章。
二、简介《荀子》及其作者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儒家学派的三个代表是孔子、孟子还有最后一个荀子,但是荀子虽然是儒家的代表之一,但他受到了很多学派的影响,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一共有20卷,大部分作品都是出自荀子自己之手,还有一部分是由他的弟子完成的,这个跟《论语》稍有不同,《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而从文章的风格来看,《荀子》虽然是儒家的一个代表作品,但是较之于前面的《论语》和《孟子》,它在散文的发展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论语》它是采用语录体,它主要是人物的对话,是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所以它是语录体的散文,而《荀子》在古代的说理文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它开始发展为有标题的散文了。
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多数有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