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560字。
秋天的怀念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把握朗读时感情基调的变化。(重点)
[思维能力]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会母亲的形象,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难点)
[审美创造]体会文章语言朴素、情感真挚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母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自古以来,无数人吟诵、赞颂它。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孟郊就曾写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诗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今天,我们将认识当代文坛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史铁生。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秋天的怀念》,看看他对母亲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侍弄”“憔悴”“喜出望外”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作家。他的早期创作富有想象力、精致绵密,中后期创作偏重于精神探索。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背景链接
史铁生二十一岁时,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的母亲在精心照顾他的第六个年头因肝病去世,当时年仅四十九岁。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长之路,是母亲以生命为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文体知识
记叙性散文
概念 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一般对人和事的描写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知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分类 记事散文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叙述事件。
写人散文 以人物为中心,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做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2.目标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思路
◎本文围绕“北海的菊花”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
母亲为了让“我”散心,想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我”因双腿瘫痪不愿去,后来想去了,母亲却已离世。最后妹妹推“我”去看了北海的菊花。
◎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双腿瘫痪后的“我”暴怒无常,母亲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