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7
- 资源简介:
约2910字。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的文学常识,掌握小令的特点。
2.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通过意象构造意境、表达情感的手法。
3.体会诗人羁旅漂泊的孤寂愁苦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及其组合所构造的意境,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的选择与组合来表达孤寂愁苦和思乡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秋日萧瑟景象的图片(如落叶纷飞的树林、孤独的旅人走在古道上等),同时播放一段轻柔的古典音乐(如《汉宫秋月》)。
教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但也常常引发人们的愁思。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留下了伤春悲秋的诗作。在众多的‘悲秋’作品里,有一首元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先生对它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大家想知道是哪首元曲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二)文学常识讲解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学习这首《天净沙・秋思》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元曲这种文学形式。有谁知道元曲是在什么文学体裁之后兴起的呀?”(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非常好,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那元曲大致分为哪两种呢?”(再次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元曲大致分为剧曲和散曲。剧曲有动作、说白,是用于舞台表演的;而散曲没有动作和说白。散曲又包括小令和散套。”
教师强调:“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中的散曲,而且是小令。大家看这首曲子全文仅五句二十八字,篇幅是不是很短小呀?这就是小令的一个特点。”
教师引导:“那什么是曲牌名呢?‘天净沙’就是这首曲子的曲牌名。曲牌就像词牌对于词的创作一样,它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格式。作者马致远就是按照‘天净沙’曲牌的要求进行创作的,这样才能表达出特定的情感。同学们现在对元曲和小令的概念是不是更清楚了呢?”(提问一两个学生,检查理解情况)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名家朗诵音频播放
教师说:“现在老师播放一段名家朗诵《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