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70字。
北师大版《6.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仪器材料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多媒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 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问题的提出
1.凸透镜可以成像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进行猜想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及其对光线的作用,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那么如果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会有什么现象呢?”
引导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和讲台上的大屏幕后,接着问:“凸透镜为什么会成不同特点的像?成不同特点的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提练学生猜想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节探究活动.
在此给学生介绍物距(u)、像距(v)的意义.
学生回答现象并总结:凸透镜可以成像.
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制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计划
A.选用与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相关的器材.
制定计划
教学过程
B.让发光体经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等大的像.
C.量出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
D.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以
上实验,分析焦距的长短与成像间的关系.
设计方案
实验探究
交流合作
“你如何设计方案来验证你自己的猜想?”
部分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并说明原因.
强调为什么要共轴.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及时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分析数据,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得出成放大、倒立像的条件和缩小、倒立像的条件.
分析部分学生的数据中出现的错误,和学生一块探讨出现错误的可能情况.并改正.
学生讨论得到的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共同特点:倒立,光屏可接到,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是实像.
提问;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多远处在光屏上得不到像了?
如果把光屏取下,从光屏这一侧观看: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结论:看到一个放大、正立的像.这个像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区别?
正立、放大.光屏得得不到,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