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770字。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郑梁梅中学 孙智勇
一、设计理念:
本课时从生活中的实例切入课题,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动能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为线索,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课改的精神。让学生领略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物理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并学会尝试运用已获取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培养安全意识、物理素养、以及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分析、认识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理解动能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并能
解释简单的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超载,关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能的概念
难点: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三、教法学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四、教具学具:表面较光滑的长木板、硬纸板(形成斜面用)、小车、砝码、塑料小盒,学生4人一组,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实录:
(一)出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二)新课引入
观看一段海啸视频,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海水将房屋冲倒了……
教师引导:海水对房屋有力的作用吗?海水对房屋做功了吗?
学生回答:有,做了功。
教师:在实际生活中,象这样一个物体能对另一物体做功的例子是很多的,再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打桩机打桩、打台球)
教师小结: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就称之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教学
1、关于能的概念的教学:
投影: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提问:打桩机的重锤在没有落下时,它是否具有能量?
(有不少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点拨:物体能够做功,就说它具有能量。重锤没有落下,说明现在没有做功,但重锤一落下就能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
演示:教师用嘴吹一张纸片,一次用力吹,一次不用力,提醒同学观察
两次纸片吹的远近。
提问:同学们发现哪一次吹出的气流做功多?
学生回答:第一次做功多。
小结并投影: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就说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
教师指出: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刚才我们就用了转换法。
(这是注重对学生的方法指导。)
投影: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初二所学知识,通过分组讨论,将下列物体具有的能量进行分类,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