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伊消得人憔悴——谈公开课

作者:浙江慈溪市育才中学 刘诗先  时间:2007/5/20 12:12:5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59
  体育运动的原本意义在于强身健体。但是,现代体育比赛无比激烈的竞争已将体育技能的发挥和拼搏推向生命的极限,以至于在竞技场上,伤筋断骨的事时有发生。可见,现代体育比赛已经偏离甚至违背了体育运动本身的意义,而升格为一种专业化、技能化、艺术化甚至产业化的专门活动。
  时装表演的原本意义在于展示和推销流行时装。但现代时装表演会上那种过于前卫、过于新奇的时装,却难以走进人们的实际生活,只能在时装表演会上供人们观赏。不信,到大街上看看,有几个人穿那种衣服?可见,时装表演已逐渐脱离了现实生活而演变成一种专门的艺术。
  这也不足为怪,任何一门艺术都是起源于生活,又随着其本身的不断雅化而从生活中独立出来,最终发展成为专门的艺术的。甚至连语言都可以因为雅化而与口语分离,成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文言。这也许跟生物进化的道理差不多,有的进化到高级,有的则保持“本色”甚至倒退,所以才形成如此丰富多采的大千世界。
  由此想到:教学中的公开课活动就有一种逐渐雅化而脱离实际运用的倾向和可能。因为一堂公开课,无论从备课的过程还是从上课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等,都与他平时的教学实际有很大的不同。
  从花费的时间来看,备一堂公开课所花的时间,通常要比平时备一堂课多出好几倍。有时备一堂公开课要花上三、四天时间,甚至花上一两个星期的也并非绝无仅有。
  从操作的手段来看,小黑板已经拿不出手;幻灯机也显得寒酸;最起码是多媒体。而用Powerpoint仿佛又比用Authorware要低人一等,令人自惭。据说现在已经有人把公开课搬到课堂外面去上,有的人把公开课搬进图书馆里去上,更有甚者,已经把公开课搬到网上去上了。
  从备课的过程来看,为备一节公开课,往往让人殚精竭虑,寝食不安,“为伊消得人憔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要反复掂量;每一个教学步骤的衔接、每一个教学内容的把握都要认真琢磨;每一个问题的设计、每一个细节的处理、甚至每一句话的表达都要细细地推敲,丝毫不敢马虎大意。查资料找参考,力求准确无误丰富生动;向行家高手真诚请教,力求别出心裁完美无缺;到课堂上反复演练,力求精益求精顺达流畅。
  这样一节课备下来,质量自然没有话说了:有声音,有色彩,有图象,有意境,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谓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其实也包含许多华而不实的新花样、装腔作势的花架子。教学效果姑且不论,所耗费时间、精力和劳动量是可以想见的。精神固然可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值得提倡,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每节课都这样做,你吃得消吗?教学是很实际的,每个学期要教完那么多内容,每节课都要跟上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行!而且每天要备完那么多课,改完那么多作业,做完那么多大量肢解和侵吞你宝贵时间的琐碎繁杂小事,还要抓教学质量。如果每一节课都像公开课那样去备,不把人逼疯来才怪!所以,我觉得公开课也像体育比赛和时装表演一样,有脱离实际运用的倾向。所以,我说句老实话,平时上课不可能都像公开课那样去备,说明公开课跟现实的教学拉开了距离。
  公开课应该是展示一位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能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等的一种典型课。但典型过了头,反而没有一点典型意义。除了教堂基本功不能偷梁换柱之外,其它如教学方法、模式、手段等都可以现买现卖,教学思想和理念当然也就可以不是自己的了。一堂公开课,往往和他平时的课堂教学大异其趣。所以,公开课不能真实地,至少是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位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搞公开课,公开课作为交流教学经验的重要方式,是非常必要的。笔者仅仅是想说明公开课有雅化而脱离教学现实的倾向;或者还想说,搞公开课,不要太追求雅化和形式化,不要搞太多华而不实的新花样,既要创新,又要实在。
  公开课作为一种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的展示,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演示和教学理念的体现,我们应该允许它有有一定的理想化倾向。但如果能研究探索出既有良好的教学实效,可操作性又很强的教学方法,再通过公开课向同仁们真实地展示和推广,这样的公开课无疑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