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鄂教版,用好新教材
作者:湖北黄冈武穴市大金中学 涂雪武 时间:2006/2/21 9:55:25 来源:湖北教育出版社 人气:3310
第二个系统是一种有意识的专项训练。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共安排了22次口语交际活动。每次以一个话题为依托,训练一种交际方式。其中七、八两个年级是每学期4次,九年级每学期3次。涉及的交际方式有介绍、讲解、聊天、讲述、调查、自荐、拒绝、讨论、演讲、劝说、采访、接受采访、倾诉、倾听、对话、谈判、座谈、应对、主持、推销、辩论等二十多种。在每一种交际方式下,以话题来承载知识与能力要点,以情境的模拟演练来体验过程与方法,以各种活动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其特点如下:
1、听说兼备,比翼双飞
口语交际过程中,听和说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这段教材正是基于这一点,将“听”与“说”并行,并且贯穿始终。“听”的这条线,从学会聆听开始,到听懂意思,听清来龙去脉,听出重要信息,再到听出真正意图,听出言外之意,直至听出问题和漏洞。“说”的这条线也是从复述、讲述克服心理障碍开始,到与人交往中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对象说话,再到根据别人反应、现场情况说话,直至主持、辩论等难度较大的说话方式。从始至终,这两条线手挽着手行进,与课标的要求保持一致。特别是聊天、讨论、采访、倾诉倾听、对话、谈判、辩论等交际方式中,听和说的并用显得格外重要。
2、分解难点,循序渐进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的训练点必须由易到难,顺次作好铺垫,让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根据课程标准口语交际部分的要求,教科书注意了能力培养的梯级发展。以22个话题为媒介,每次落实一具训练点,循序渐进(具体要求可参看“知识与能力序列一览表”)。上面提到的“听”和“说”的两条线的发展都具备这样一个梯级爬升的过程。再者,二十多种交际方式中,难度较大的方式,教科书又将其分解,从七年级到九年级进行有梯度的提升训练。比如:从聊天到讨论到座谈再到辩论,这实际上是一个群体口语交际方式的分解。再如演讲分解成“命题”与“即兴”两种方式,调查分解成“街头”与“社会”两种方式,主持分解成小范围的沙龙似活动到大型活动。经过这样的分解,对于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掌握口语交际方式有很大的帮助,让他们在“爬楼梯”的过程中找到口语交际中的自信。
3、突现“交际”,提供情境
口语交际与一般的口头表达是有区别的。它所具备的交际性决定了学习过程中要有可操作的合适的情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为了更好突现口语交际的交际性,教科书在话题的选择和情境的设置上做了许多工作。话题的选择上尽量考虑能形成交际氛围。比如:七年级上册的“认识新朋友”就比单纯的“自我介绍”更具交际性。“让我来解说”看起来是单方面的解说,事实上在解说过程中面临的对象的不同,场合的不同,听众发问的不同,都决定了这个话题的交际性。其他的像“放飞的我梦”,“对你说‘不’”,“保护我们的环境”,“访谈”,“面对挫折”,“与父母沟通”……这些话题以聊天、拒绝、劝说、采访与接受采访、、倾诉与倾听、对话等交际方式呈现,使口语交际的交际性得以突现。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中,尤其注意情境的设置。每次口语训练的练习分为两个大题。第一大题从微观的细节方面设置一些具体情境,让学生模拟演练,在模拟过程中体会交际的氛围。第二大题从宏观上设计一个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交际。尽管教科书设置的情境是有限的,然而它们却可以起到启迪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同学可以一起设计更多的情境。
4、联系生活,便于演练
教科书中“口语交际”的操作性强,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这套口语交际系统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步骤清晰,情境丰富,这些特点都方便学生学习演练。首先,在话题的选择可尽能贴近学生生活。比如“认识新朋友”,“放飞我的梦”,“成长”,“对你说‘不’”,“面对挫折”,“与父母沟通”,这些都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再则,内容的编排上,轻松引人话题后,从“想一想”到“试一试”到“练一练”,分三步进行。“想一想”通常是进行口语交际之前必须做好的一些准备,或者是设想到可能为现的一些难点如何中解决。在做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什么。这两者形成了呼应关系,自然也就解决了在交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学到一些方法。“练一练”部分设置的情境能给学生以展示才能的机会。三步依次做下来,学生的收获应该是很丰富的。
5、要求具体,指导明确
这套口语交际系统依据每一种交际方式,依托每一个话题,在知识能力要点上作了细致的要求。除了“听”、“说”两线并行的总体要求外,对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内容又分别作了要求。比如:“认识新朋友”中,“自信、大方地说话”是对说的能力的要求,“抓住对象特点介绍自己和别人”则是对说的内容的要求。再比如:“我能行”中“根据不同的目的、对象、场合说话”是说的能力要求,而“突出自我推荐时最有说服力的内容”是说的内容上的要求。对学生“听”的要求提得也很具体,有“耐心专注地倾听”,也有“聆听时根据说话人的话语、表情、手势去理解别人的观点”,还有“聆听中把握对方说话的目的”,更有“根据别人的发言调整自己的发言重点及次序”。根据这样的要求编写的“想一想”、“试一试”的具体内容,指导就更明确而细致了。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面对问题如何解决,说话的态度如何,甚至手脚如何放,眼神怎样传递,应该是什么样的表情,都作了细致指导。这样的细致指导使学生能在知识与能力上有明显提高,在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中找到交际的快乐。
6、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对于整套教科书而言,口语交际只是一个板块,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言,口语交际能力只是一个基本方面,但是教科书系统仍然立足于以点带面,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语文学习中各个知识块之间是相通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是人的精神活动,综合性学习则是这些精神活动的一个大舞台。口语交际能力在分项的的专题训练中得到提高,一样可以运用到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中。事实上,有很多种交际方式的训练都是为其他学习方式的深入作铺垫的。如“采访”、“社会调查”、“谈判”、“自荐”等等为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与人接触的科学指导,“辩论”、“讨论”、“座谈”等文式又为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提供了交流平台。以口语交际带动其他学习,使“口语交际”教材系统虽然独立编排,却未脱离教科书大环境,与其他学习相辅相成,整体推进。另外,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非只是学生会听会说,“交际”的含义是丰富的,它包括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教材编写中还注意了学生礼仪的教育,气质的熏陶。在能力要点中,提出了诸如“学习接待、介绍的礼仪”、“拟好采访提纲,有礼、有序的进行采访”、“在严肃场合沟通情感,培养合作意识”、“理解对方情感”、“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在公开场合主持大型活动的礼仪、程序”等要求,力求打造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特别是“试一试”的指导中还提了许多具体要求来落实以上的能力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