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重庆市綦江县中峰中学:代显锋  时间:2007/2/3 9:32:2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347
  坐在电脑前,整理着一年来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这也是一年来我对自己语文教学改革的工作总结与反思,为新一年的语文教学改革做好准备。
  2006年是我最有收获的一年。
  2006年是我进步最大的一年。
  我把2006语文教学改革所走过的路做了简单的概括:以学名校(洋思、杜朗口等)为突破口,以学名师(余映潮、洪镇涛等)为着眼点,以学自己(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以身作则)为根本措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质为根本。
  首先,学名校,我的语文教学改革之路开始了起步。
  说起我以前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传统的方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根据教参资料把一篇篇课文嚼烂后一口口的喂给学生;老师教学的法宝就是语文教学参考书,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课本;为了应付考试,经常是临时抱佛脚,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越学越无趣,老师越教越无助……到后来,甚至得到这样的结论:学生能否学好语文,绝大部分因素在于学生自己,和老师关系不大。就在这样的困惑中,也想过一些办法,但收效甚微。直到去年在一次培训会,我第一次听到关于洋思中学的介绍,被深深震撼了。
  其一,学洋思(杜朗口),改变了我的思想。
  第一次听到关于洋思中学的介绍,首先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们的教学效果(几乎百分之百的合格率)。和我们学校同样的的环境和条件,一下拉进了我和洋思中学的距离。我第一次对过去的想法产生的怀疑,并迅速相信:我们的学生都是能被教好的,我们的学校也是能快速发展的。
  怀着无比的兴奋与激动,仿佛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我回到学校后,迅速在网上搜索关于洋思中学的信息,对洋思中学有了比较佯细的了解,并迅速把洋思“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付诸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在后来,我还比较详细的了解了杜朗口教改经验。在这个不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我的语文教学观念得到明晰:要充分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好(布鲁姆所说: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达到高水平的掌握,起码每个学生都能合格);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导,教会学生学;让学生每一堂课像考试一样紧张;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成绩和转变后进生的重要举措;给每一个学生同样的学习机会就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面向全体学生(每节课教学的起点和关注的重点是后进生);严格督促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根本措施;要真正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等等。
  其二,学洋思(杜朗口),改变了我的态度。
  接着深入学习洋思(杜朗口)的相关资料,他们取得的成绩让我越来越激动,特别是他们现成的值得借鉴的操作办法(洋思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让我跃跃欲试。因为心中有对成功的强烈追求,我不顾一切的把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搬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真正在实践中,我才发现事情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简单,需要自己艰辛的付出。为了我心中的梦想,我被逼着认真备课,认真准备练习,认真准备教具,认真批改作业等,为了展示教学目标与预习指导,我每节课前都书写小黑板。经过一段时间后,我感觉有点累了,但一想到成功后的喜悦我又咬牙坚持下来。在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课堂教学有了进步,学生学习兴趣明显转变。有了一点进步,我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又继续坚持。一学年时间过去了,现在总结时,我才发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行动,基本做到了持之以恒。“因为实在,所以坚持”、“认准了就干,干就要干好”、“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成了我的座右铭,是照亮我继续前进的明灯。学习名校,改变了我的工作态度。
  其次,学名师,我的语文教学改革之路找准了方向。
  在实践了洋思课堂教学模式一段时间后,特别是上学年考试的失败,我不得不深入反思我的课堂教学,别人能成功,为什么我会失败呢?我到底哪些方面做得不足呢?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煎熬,我发现:自己盲目照搬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但如何才能真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怎样才能走出一条语文教学的捷径呢?那就是向名师学习。于是,我利用网络充分搜索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等相关信息。读着名师的精彩文章,与名师面对面的对话,我才初步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实质:语文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兴趣;语文课堂要有读书声;语文要听说读写并举,知识与能力并重;语文课堂要尽量做到活动化;品味语言是阅读课的重点;等等。虽然,我向名师学习才刚刚起步,但已让我有了巨大的收获。我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
  最后,学自己,我的语文教学改革之路越走越踏实,越来越有希望。
  第一,大胆实践,走出一条自己的语文教改之路。
  再好的理论,离开了实践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在不断的实践中,理清了自己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让学生喜欢语文(从自己做起,让学生从喜欢老师开始;从教材出发,充分挖掘课本的情感和兴趣资源),以学生会说(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会写(让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前三分钟、循环日记及每周一次评改、班级作文周报、给每一个学生过生日等)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学习组织,建立适合班级和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以备课为前提、以预习为先导、以课堂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以过关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和成绩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为宗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备课为前提。我认为,备好课是实施语文教学改革,使之不走形式根本保证。所以,本学期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我首先给自己备课提出了明确要求:无教案不上课,没有准备充分不上课,没有进行二次备课不上课,并努力做到。我总是提前浏览下周要上的内容;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提前2天备好书面教案,经常备一节课要浏览十倍以上的相关资料;上课前再做修改,经常是教案被修改得面目全非;争上公开课,为上好每一节公开课,我时常备课到深夜。通过认真的备课,我发现学生越来越喜欢,我上课越来越自信,特别是上一次公开课就让我进步一次。从这个角度上讲,如果说这一年我最大的进步—那就是基本做到了认真备课。认真备课也让我尝到了甜头,认真备课让我进步。
  以预习为先导。要想让学生取得好成绩,特别是让后进生学习有进步,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前预习。我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不预习或预习未达到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的原因,试想:连课文都没有读过或读得不熟悉的学生,谈何理解,怎能运用。在本期,我基本做到了: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提前一天给学生明确讲课要求,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检查督促功能;每篇课文都有了比较明确的预习任务:每篇课文字词文学常识预习处理,每篇课文优生至少读3遍、后进生至少读5篇(课前必须做到读得正确、流利),自己试着独立完成课后练习,自己试着划分课文结构,每篇课文必须找一个疑问,预习后应有自己的体会。但是,从总体上讲,我是做得不够的,对学生预习任务的布置还不够明确,还应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尽量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然后进行严格的督促检查。
  以课堂为中心。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和语文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在认真备好课的前提下,我努力做到了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我总是想法设法设计课堂导入以此吸引学生兴趣,多数时候是直接出示教学目标;给学生简单的指导,让学生独立自学;学生有疑问的,组织学生讨论;课堂展示,尽量引导学生自己理解;综合性强的问题,老师重点点拨。课堂上,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举手,因为这说明你课堂积极与否。针对部分学生举手没有发言的矛盾,我给学生解释,老师要把发言的机会给最需要的人。但是,我发现我的语文课堂还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老师教学语言不简洁,既耽误时间,又干扰学生思维;课堂训练经常得不到保证;学生发言还未养成习惯;课堂还中规中矩,没有高潮,拓展延伸不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