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作者:胡健 时间:2007/3/16 19:01:3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009
时下,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细节。电脑和网络的发展正悄然改变着人们日常交际和写作习惯。当青少年学生习惯于网上阅读、网上写作、网上交流时,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越来越被重视,现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已十分普遍,有的青年教师甚至每堂课都使用多媒体。
这是否意味着教师的板书将淡出语文课?大多数教学工作者尤其是资深的语文教师都认为教师在使用粉笔、黑板的时候,往往是其个性的流露,人格魅力的体现,语文学习是通过情感来熏陶感染人的,也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来培养学生的悟性与灵气。板书,仍应当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可是,随着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些教师放松了对课堂板书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往往直接用电脑打出“板书”,上课时再用投影仪放映出来了事。特别是我们许多青年教师,电脑键盘可以敲得“劈啪”乱响,字却写的乱七八糟。公开课争相使用多媒体,有人坦言其中之一因是害怕板书出丑。然而,在笔者看来,在多媒体教学语境中,板书犹风流。
教师的板书过程被取消,由多媒体代替,固然省时省力,整体美观,但它失去了教师的示范,失去了师生的交流,也是失去了教师的亲和力。少了教师书写的过程,学生在板书过程中学习、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也相应地被取消了。教师随着教学的进行随手写下的板书具有即时性,是带有感情、有艺术品位的;而计算机中固体化的汉字写得再好,也是脱离实境、少个性的,打出来的“板书”整齐划一,缺乏灵气。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比起电脑设计的“板书”,学生更愿意亲近教师的粉笔字板书,面对老师的当堂书写,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用手写汉字的能力有所退化,而教师优美的书写,可以直接感召学生的模仿欲望,会对学生的写字练习起推动作用。可以这么说,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板书直接影响学生的书写,这种示范作用是多媒体不可替代的。多媒体教学是必要的,与传统教学相比有诸多积极进步的方面,但它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该扬长避短。现在,教师备课多注重寻找和制作课件,讲课则用多媒体演示,已经有老师担心,长此以往,会不会影响到语文教师的职业思维和课堂表达。这或许言之过重,但绝不是杞人忧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否只在于优化教学手段
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协商、合作、讨论也热热闹闹地进行着,但学生和教师都抱怨自己患了“失语症”,被剥夺了话语权利。的确,面对这样一个涵盖了教案、板书、教材的“全能”课件,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于是有人戏称:学生在课件中漫游,教师在讲台上手足无措,只有电脑忙忙碌碌,电脑成了插足的“第三者”。这样的课堂与传统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不如传统教学。
由此,有人就提出了以下的质疑:在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上,尽管主要是由教师讲授,也没有运用任何现代教学媒体,但教师绘声绘色、出神入化的讲授过程,依然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学得津津有味,生动、活泼、主动。那么,现代教育技术是否是语文课堂的必需选择,教学的最优化是否只有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实现?培养创新人才,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是否一定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
其实,这些问题已无须回答,但这样的质疑值得我们重视,其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值得思考。首先,从上述疑问中可以看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普及、推广现代教育技术,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显示其在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的问题就无法回避。这是课题研究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不解决这个问题,课题研究就很难再向前推进。建构主义理论也好,现代教育技术也好,任何一种理论或技术都无法不经实践的检验、辨别与改进,拿来就用。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曾谈到:“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现代教育技术要想被语文课堂教学所接受,也必须经过这样一个“为我所用”的占有、挑选的过程。多媒体语文教学首先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研究,依托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明确语文教改目标,有选择地吸收、融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从而实现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突破。这不仅仅是说法的变化,而是一个思路的变化,立足点的调整。
其次,教学媒体的现代化不等于教学最优化,教学最优化的决定因素不在于使用哪种媒体,而在于教师所持的教育观念。“如果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依然以落后的教学理论作指导,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那么就从原来的教师的人灌变成电灌或人机共灌。”再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再强大,也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只是为语文教改提供了一种可能,但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包揽一切,喧宾夺主,对它过分的依赖,反而会失去人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堂上各自的角色定位,学生的主体、教师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优秀教师之所以教得好,关键在于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乃至激情、主动性。优秀教师是把教师的教融化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了,教是手段,是为学生更好地学。成功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起学生主动建构的欲望与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
三. 语文教学的目标如何突现出来
在网络教学课件中,教师往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资料丰富,也需要调配得法,才能利于教学。而教师和学生往往迷失在信息的汪洋中。为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信息采集的目标意识,要求学生坚定执着地完成分配的目标任务。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通过增强目标趣味性、减小问题的切入口、引进奖励机制等办法来解决。别在丰富多元化的信息面前迷失了目标。
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加上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能开出璀璨的教育之花,结出丰硕的教育之果.科学技术是把双刀剑,但愿我们能好好地运用它,舞出降龙十八掌,为中华教育的振兴献出我们的心智和汗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