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案约4000字,以中国节为内容,适合于高中研究性学习。
关注中国节研究性学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及其调查报告的写作和交流,初步培养学生采集、筛选、分析、整合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及现状的了解,引领学生走近中国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把握】
重点 通过专题研究活动,引领学生走近中国传统文化。
难点 调查活动中,信息的筛选、分析和整合。
【教材分析】
传统的节日和民俗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节日和完整的礼仪系统。不同的礼仪表达方式之下,蕴含着不同的历史积淀。
中国传统节日一般可以分为:农事节日(如立春)、祭祀节日(如清明节)、纪念节日(如端午节)、庆贺节日(如春节)和社会游乐节日(如风筝节)。
民俗文化形式更是多样,有口头传说、民间故事、神话、民歌、谚语、儿歌……;信仰、风俗、戏剧、游戏、手势……;以及建筑、手工艺品、服饰、食物、药物、木偶、剪纸等物质文化传统……
以上这些知识,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便捷的;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这一环节学习难度较小,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异域文化大量涌入,民族文化(包括民俗文化)的独立性正日益受到威胁,孕育于农业文明的传统节日在许多人的心中越来越失去魅力;而西洋节日,甚至一些西方宗教性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却是长驱直入。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心理的……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又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对传统节日日渐淡出生活的原因调查,才是这一专题研究的重点。
至于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是基于以下的考虑: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信息社会。要正确认识并科学管理现代社会,离不开对社会信息的准确及时的收集和处理,社会调查作为一种收集和处理社会信息的基本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选择调查活动,学写调查报告,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采集、筛选、分析、整合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专题研究流程】
了解中国节——教师提出主题——学生定角度、组织形式——学生调查研究——小结形成报告——教师阅读初评——学生修改——学生展示交流——反思活动收获
【教学步骤】
1、开门见山导入本课
根据专题研究安排的流程,这节课要对《传统节日日渐淡出生活的原因——社会调查报告》进行展示交流。
这一环节的要点首先是注意情境的导入,请各位同学注意信息共享,并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认真总结。
其次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必要地方作好记录,可向展示者发问,并把此页附在该报告的后面,作为互评依据。
2、 调查结果
设想有3—4组学生上台陈述调查报告,其他学生可结合自身的调查体验、调查报告,一起总结调查活动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