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600字。
《史记》选读第一单元教学案
Szpji2003
单元学习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2、认识并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操。
3、了解作者在刻画不同人物和同一人物的不同性格侧面时采用的不同手法,以及各种不同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体会叙事性语言、描述性语言的情感倾向性,学会在叙事描述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写作艺术。
5、熟读文本,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其”“因”等文言虚词,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形式与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单元内容解说
国家利益,自古以来就是豪杰志士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核心选择。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他们崇高精神世界的展现。本单元所选各篇,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物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在这里,既有顾全国家大局的廉颇、蔺相如,也有为国忘家的晁错、郅都,还有矢志为国、不辱使命的张骞。文章选取了最精彩的情节,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述,刻画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展示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廉颇与蔺相如》
一、文本解读
1、 背景知识
本课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在这个题目下,按时间顺序,先后记叙了赵国好几个重要的将相,本课只节选了原传的第一部分。在这部分之后,原传接着还写赵奢、赵括、廉颇和李牧,一直写到李牧受谗被杀,赵国灭亡为止。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纷争。七国中,秦通过变法实力最强,它要统一中国,就采取各个击破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东北的赵国,实力比秦国稍弱,但比其它四国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2、整体感知
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事件,生动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兼备的才能和从大局出发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可贵品种。
课文开篇首先介绍廉、蔺的身份和地位。先廉后蔺,廉颇稍详,蔺相如简略,突出了二人在赵国的不同地位,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主体部分三个故事分别从三个侧面表现蔺相如的精神品质:“完璧归赵”侧重表现其临危受命,威行敌国的爱国精神和超人勇气;“渑池之会”侧重表现其维护国家尊严的浩然正气和折冲樽俎的智慧;“廉蔺交欢”则表现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风亮节和宰相度量。从蔺廉二人的行事与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极为自然地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当敌人侵犯的时候,应该怎样地为国而忘身,怎样在军事上、外交上紧密配合起来击退敌人的进攻,而在平时,应该怎样团结御侮,消除内部矛盾,来保卫祖国。因此可以说,这篇传记是富于爱国思想的。
3、亮点探究
(1)课文选取三则典型故事表现了廉、蔺二人的性格,尤其表现了蔺相如的智勇,试分析蔺相如的智和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本题侧重考查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三个典型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蔺相如的思想品质,取得了集中、凝练、鲜明的艺术效果。探究本题,宜把握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从分析事件的具体过程入手,重点探究选材的典型性。
明确:蔺相如的智主要表现在:审时度势之智(许璧入秦、宽容廉颇),知人论事之智(廷斥秦王),随机应变之智(施计取璧、完璧归赵),争取主动之智(主张献璧、渑池会上对等要求秦王击缻祝寿)。蔺相如的勇主要表现在:敢挑重担之勇(自告奋勇出使秦国),不畏强暴之勇(临危不惧、廷斥秦王、辱其群臣),不怕牺牲之勇(决心与璧俱碎于柱、准备以颈血溅秦王),隐忍退让之勇(顾全大局、忍让廉颇)。
(2)作者通过在同一事件中两相对照的手法,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既有共性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试分析他们的共性和个性并思考作者对他们的写法有何不同。
提示:本题着重考查本文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和详略得当的写法,分析性格异同宜结合时代背景和本文的主要矛盾冲突,分析写法异同宜向纵深开掘: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廉、蔺的共性是都有着强烈的爱国心,这也是他们矛盾得以圆满解决的基础。但他们也有着不同的个性,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考虑问题细致周密,但不缺少勇气和果敢;廉颇恃功而骄,知错能改,勇武粗豪但也不失深思熟虑。
作者写蔺相如,笔墨酣畅;写廉颇则十分简略,几乎到了“浓缩”的程度。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蔺相如是一个忠于赵国、智勇双全的出色的外交家,他在秦赵两国的矛盾斗争中所起的作用自然大于廉颇,在当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廉颇显著。这样一主一次,一详一略,相映生辉,可以使人物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
(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的写作特色之一。试分析下列细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提示: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对于重大事件来说,犹如人体之血肉对于骨骼,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明确:“视”写出了蔺相如察言观色的情态和从容应对的神色。
“持”“却”“倚”显示他运筹于胸,表露于形,动作迅速,快而不慌,退而有意;“怒发冲冠”的表现,更是使其怒不可遏的神态跃然纸上。
“睨”不但说明了相如“倚柱”而立的位置,而且透露出“头与璧俱碎于柱”的决心,显示了以死相拼的勇武之气。
“前”这一极为普通的动作,表现出蔺相如极不平常的智慧,唯其“前”,才构成与秦王“五步之内”的距离;“跪”,貌似恭敬,实则为其“以颈血溅大王”作准备。
(4)本文的语言极富个性,请从文中举数例加以体会。
提示:本文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语言描写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全是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明确:以蔺相如廷斥秦王一段为例:蔺相如对秦王说的话,或语气平和,谦恭有礼;或直言斥责,有理有据;或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或怒不可遏,以死抗争。词锋犀利,刚柔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