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450字。
《史记》选读第二单元教学案
Szpji2003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义”的丰富内涵及人物立身行事的价值取向,体会人物的高尚精神,从而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
2、挖掘文本潜在信息,大胆联想、想象,丰富文本内涵。
3、学习作者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凸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提高传记文学的阅读、写作能力。
4、熟读文本,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和“以”“则”等文言虚词,了解词类活用的形式与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单元内容解说
本单元四个文本所体现出来的共同精神是追求正义。在我国古代,这种正义的精神有着复杂的表现,也有它特定的历史内容和局限。但不管是从处理个人之间的关系来说,还是从衡量和处理政治活动的原则来说,正义的精神,都是脱离了个人利害得失考虑的价值判断,是人们立身行事的一种道德取向。在所选文本中,作者把人生面临的考验个性化,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精练而集中的描写,不但生动地刻画了人物,而且深刻揭示出支配人物活动的“义”的丰富内涵,体现出对“义”的赞扬与肯定。
《赵氏孤儿》
一、文本解读
1、 背景知识
本课节选自《史记·赵世家》。《赵世家》记述了赵氏家族在与晋国公室和卿族的权力角逐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特别突出赵盾、赵武、赵简子、赵襄子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权谋与实力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晋灵公在位的时候,昏庸残暴,晋国重臣赵盾屡谏不听,反而遭到迫害,被迫出逃。尚未出境的时候,赵氏族人赵穿发动政变,杀死灵公,赵盾重新回到都城,拥立晋灵公的叔父为晋成公。晋国权臣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到了成公儿子景公时,屠岸贾遂设奸计要杀死赵盾全家,于是发生了本文的故事。
2、整体感知
课文开篇首先介绍了当初赵盾在世的时候,占卜结果表明赵家子孙未来必将大祸临头。这种记载带有迷信色彩,但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接下来描写了屠岸贾滥杀无辜,把赵氏灭门和韩厥答应赵朔请求两件事,表现了屠岸贾的凶残与韩厥的正义。然后围绕屠岸贾的搜孤与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的托孤、救孤、抚孤和复孤的艰苦曲折的斗争把整个故事逐步推向高潮。司马迁通过这个故事歌颂了正义,鞭笞了邪恶,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故事情节曲折,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程婴的忍辱负重,公孙杵臼的慷慨牺牲,屠岸贾的奸邪残暴,无不跃然纸上。最终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中华民族大仇不报死不瞑目的坚强意志,被人物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3、亮点探究
(1)《赵世家》被清人李景星称誉为“通篇如长江大河……用笔节节变化,有移步换形之妙”。试以文中“赵氏孤儿”的有关记述为例说说本篇体现的“文气疏荡”、“极奇肆文字”的艺术特色。
提示:本题侧重于考查《赵世家》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构思剪裁方面的艺术特色。探究本题宜重点典型把握作者如何组合调控各种材料;如何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如何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记述赵武灵王时,司马迁详尽地记述他力排众议,接连与贵族大臣进行激烈的论辩,终于使反对者理屈词穷,不得不同意他的主张的过程,让人物在反复激烈的论辩中,凸现这位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及其勇气和魅力。在讲述赵氏孤儿的故事时,以故事情节曲折,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来体现。程婴的忍辱负重,公孙杵臼的慷慨牺牲,屠岸贾的奸邪残暴,无不跃然纸上。
(2)“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时间跨越数十年,本文是怎样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详略不同的记述,以刻画人物形象的?
提示:本题着重考查矛盾冲突在塑造人物性格当中的重要作用。探究本题应该从把握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入手,重点思考人物对话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明确: 没有正面写宫闱中的激烈冲突,通过前后两次占卜来暗示凶吉,交待矛盾冲突的激烈。在记叙上,详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如韩厥与屠岸贾的交锋,公孙杵臼和程婴为救孤的商讨。而对人物的具体行动则略写。
(3)元杂剧作家纪君祥根据《史记·赵世家》以及刘向的《新序》、《说苑》所记载的历史故事改编的戏曲《赵氏孤儿》是中国最早流传到欧洲的戏曲作品,德国作家歌德、法国文豪伏尔泰都对此进行过改编。为什么它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提示:本题着重考查的是对文章思想性的深入思考。探究本题应该结合东西方文化中对价值观,生死观及生命意识的思考的异同作些比较,找出其共同点即对士林阶层中能在生死关头有所选择的英雄的敬重。
明确:《赵氏孤儿》中的忠奸斗争、家庭仇恨实际上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程婴救孤不仅仅是一个复仇的种子,而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善与恶面前的整体态度。在程婴这个弱小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生死观及生命意识的张扬,是民族精神、人格力量、理性光辉的统一与弘扬。程婴的作为又类似于西方的骑士。他充满了悲剧与戏剧色彩的传奇人生,既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君臣、忠义的理念,又与西方社会追求的骑士精神契合,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共同认可和追求。
二、知识梳理
1、识记字音
拊手(fǔ) 弑君(shì) 趣亡(cù) 公孙杵臼(chǔ)
置儿绔中(kù) 强为其难(qiǎng) 若号(háo) 不肖(xiào)
人面鸟噣(zhóu) 及赵武冠(guàn) 服齐衰(zī cuī )
2、 通假字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通“腰”
韩厥告赵朔趣亡 通“促”,赶紧
而朔妇免身 通“娩”,分娩
夫人置儿绔中。 通“裤”,裤子
衣以文葆 文通“纹”,绣花;葆通“褓”,婴儿被子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通“现”,显现
3、古今异义
治灵公之贼 仇敌,敌人,文中指凶手。
以致赵盾 用来周纳、罗织
是非先君之意 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