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教学目的:<br>
1.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的情感。<br>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br>
3.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初步掌握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景状物。<br>
<br>
二、教学设想:<br>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的双重角度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激发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br>
2.打破固有教学模式,从结尾部分入手,采用“中心突破法”,教师重点讲解“春花图”,学生自行研讨其余四幅图。<br>
3.在学生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之后,当堂训练交流,侧重能力的培养。<br>
<br>
三、课时设计:两课时。<br>
<br>
第一课时<br>
<br>
一、教学重点:<br>
1.理清文章结构,明确春的总体特征。<br>
2.体会“春花图”从不同层面对春花进行的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br>
<br>
二、教学过程:<br>
(一)导入新课<br>
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大家先来唱一首歌——《春天在哪里》,都会吗?(生答:会。然后师生齐唱。)<br>
好,从刚才的演唱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同学对春天有着很深的感情,但不巧的是,现在已是金秋十月,春天距离我们还很遥远,不过不要紧,在接下来的四十分钟里,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秋天里的春天。(板书课题)<br>
(教学说明:通过唱歌的形式导入,既让学生觉得新鲜,又能使其很快进入角色,调动其积极性。)<br>
(二)创设情境<br>
1.播放事先录好的课文配乐朗诵,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文本内容通过幻灯片播放相关的优美的春景图片,并要求学生丢开课本,耳听录音,眼看春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