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的技巧与训练”教案
- 资源简介:
约2110字。
诵读的技巧与训练 教案
新晴
一、导入
散文和诗歌是大家平时比较喜欢的两种文体,如果说散文是食粮能使人充实饱满的话,那么诗歌就是美酒能给人甘醇陶醉。那么怎样才能感悟作品的真谛读出其中的韵味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理解作品的基本方法(1、划分层次 2、概括主题 3、联系背景 4、明确目的 5、抓住重点)(板书)这只是诵读前的准备工作。那么诵读的时候我们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个诵读的基本技巧。希望这些知识的学习能给我们诵读水平的提高带来一些帮助。
二、播放宋词《满江红》的配乐诵读,学生欣赏。
(引导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三、学生尝试诵读。
(每组选一名同学诵读指定作品,鼓励其他同学做点评。)
四、老师配乐示范诵读《再别康桥》和《我的四季》片段。
(学生点评后提出问题)
五、老师做知识点拨。(板书)
(一)、风起云涌气象万千——基调
知识要点:基调是指作品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不同的题材、体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感情基调,即使在同一篇作品中,也应注意感情的起伏变化。
《沁园春•雪》语调激昂、感情豪迈、节奏感强。
《再别康桥》语调轻柔,感情细腻。
因此前者要力求读出“豪放”的气势来,后者要力求读出“柔美”的感觉来。(请同学尝试诵读)(要考虑到学生没有读出豪放的气势和柔和的感觉来)
那么怎样才能读出“豪放”读出“柔和”来呢?教大家一个小小的技巧。把握作品的基调,首字很关键。也就是说我们在读第一个字的时候就要定好作品的基调。(具体方法略)
(再让学生读一遍看看有没有提高)
(二)、舒而如云疾而如驰——语速
知识要点:语速是指诵读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
诵读的速度与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密切,“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比如,《沁园春 雪》,《再别康桥》的语速要慢一些。散文则不同,散文朗诵的基调是平缓的,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所以在朗诵时要用中等的速度,柔和的音色。因此诵读《我的四季》时语速以中等速度为宜。
(三)、露滴荷叶珠落玉盘——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