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8
- 资源简介:
约7230字。
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二(7)班 课时:1课时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自主赏析篇。本课是本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知识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的实践运用,是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技能的初步运用。故重点是突出对学生鉴赏技能的指导。这是一首记梦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是诗人梦中的神仙世界。诗人把想象中的世界写得活灵活现,在朗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入诗人为我们创设的神仙世界。缘景明情,根据想象世界的美好来探求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理解诗人用远离现实的方式来表示对权贵的抗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风格。
能力目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鉴赏诗歌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篇是选修教材的自主学习篇,是学生在掌握了诗歌鉴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方法技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对李白比较熟悉,这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储备。教师还可以补充相关的时代背景,为学生的自主鉴赏提供条件。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的把握还有待加强,因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点拨。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①诵读法。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②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