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6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2 16:04: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080字。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培养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品味文中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和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重点、难点)
  ◎审美创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默读的方法,感知文章大意。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诗词启发,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其一)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学生齐读课件上的诗句)
  师:同学们,童年就像一支古老的歌谣,是我们一生的珍宝。大家刚才读的这几句诗是我国古代诗人对儿童生活的有趣描写。大家的童年生活有哪些趣事呢?(学生思考并回答)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去看看鲁迅先生有过怎样的童年时光吧!
  (板书文题及作者)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古诗导入,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其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知人论世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这年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的一年。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中。这组散文是鲁迅在辗转流徙的生活中,“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排遣目前的苦闷,寄一些安慰而写的。
  2.默读课文,扫清障碍
  课件出示:
  默读要求:
  (1)不出声、不动唇,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2)留意关键语句、语段,可以边读边做记号。
  (3)限时5分钟。
  3.梳理结构,勾画语句
  (1)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