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5 8:02: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70字。

  济南的冬天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难点)
  [思维能力]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重点)
  [审美创造]品味本文精美的语言,感受老舍散文清新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其中冬景别有一番风味。同学们,北国的寒冬朔风怒号,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的冬天又有怎样别致的特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领略中原冬天的风光吧。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宽敞”“贮蓄”“澄清”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有“人民艺术家”之称。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及运用的群众语言,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多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
  本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2.目标任务二:初步感知——聆听冬之韵律
  ◎聆听朗读音频,思考:作者是如何概括赞誉冬天的济南的?请用原文回答。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温晴。
  ◎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文中选取了山和水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3.目标任务三:深入感知——体味冬之温晴
  济南天气的“温晴”,来源于生活的“温情”
  资料一: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气温一般在零下几度,其实算不上温暖。
  资料二:老舍与胡絜青婚后在济南安家,长女舒济在济南出生。他在《吊济南》中写道:每一角落,似乎都存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
  ◎作者是如何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
  作者是通过三组对比突出的:北平(大风)与济南(无风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