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6
- 资源简介:
约3690字。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景状物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之美的兴趣。
(2)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感受济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2. 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
1.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景状物能力。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独特之处,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冬天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是寒冷、萧瑟的。但是,有一个地方的冬天却与众不同,那里的冬天是温暖、晴朗、充满生机的。大家想知道这个地方是哪里吗?
2. 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冬天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二)作者简介
1. 介绍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 强调作者的写作风格
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他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取材,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三)诵读赏析课文
1. 自由诵读文章
朗读要求:读准音,读顺文,初步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2. 朗读指导后再读文章片段
(1)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注意语句的停顿和重音。例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了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那简直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大风的,对这个结论我深信不疑。”这句话中,“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了的人,像我”要连读,“冬天要是不刮大风,那简直是奇迹”要读出强调的语气,“济南的冬天是没有大风的,对这个结论我深信不疑”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2)情感要随着文章的内容而变化。文章开篇通过对比北平、伦敦和热带的冬天,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