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导学案(13份)
- 资源简介: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导学案1.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doc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导学案1.2位移和时间.doc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导学案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doc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导学案1.4实验_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doc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导学案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doc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导学案2.1实验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doc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导学案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doc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导学案2.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doc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导学案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doc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导学案2.5自由落体运动.doc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导学案2.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doc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导学案1.5加速度
必修一1.5加速度1.doc
必修一1.5加速度2.doc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
1.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对同一个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3.理解坐标系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 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
预习案
【自主学习】
1.你能准确描述高空中翱翔的雄鹰的运动吗?你感觉会有哪些困难和麻烦?
2.通过预习,你对质点有着怎样的认识?
3.举例说明选择参考系对研究物体的运动的意义。
4.地面上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要描述它们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
5.研究地球运动时,有时把地球看成质点,有时又不能看成质点,为什么?
【学始于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供课堂解决。)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
【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激情投入,积极参与讨论与展示。
【重点、难点】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和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系。
难点: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加速度的矢量性。[
预习案
【自主学习】
1. 加速度概念的引入:
(1)物体沿直线从A点运动到B点。如图,沿AB建立直线坐标,如果A点在坐标中的位置x1=2m,B点在坐标中的位置x2=7m,则物体的位移(即位置的变化)大小是,方向为。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初速度v1=1m/s,经一段时间后,末速度v2=5m/s,则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为。(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发生变化)
(3)阅读课本第25页的思考与讨论,回答:
谁的速度“增加”得比较快?,它们的速度平均1s各增加多少?。
(4)一架飞机以200 m/s的速度匀速飞行,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经过20 s后,其速度变为20 m/s;一位运动员冲刺后的速度由10 m/s经过5 s后变为0.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学习目标】
1.区分时间与时刻的概念,体会科学的严谨性和统一性的思想
2.了解路程在描述位置变化方面的不足,理解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3.通过梯度训练,逐步加深对时间与时刻、路程与位移的理解
4.通过计算位移的典型题目,初步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对位移概念的理解,时刻和时间、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难点:对位移概念的理解,矢量性。
预习案
【自主学习】
A.时间和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对应着某一,也就是时刻。
人们把两个之间的称为时间。
(2)通常情况下,时间用符号来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符号为。
(3)我们常常以作为时间计算的零点。
(4)几何表示:在时间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数轴上的一段线段表示的是时间。
注意:生活中所谓的时间有双重含义,即有可能指时间,也可能指时刻,要注意体会。如:“你什么时间到的”,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时刻,应理解成“你是什么时刻到的”
B.位移和路程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6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学史。
2.知道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1.伽利略对落体问题的逻辑推理。
2.伽利略的验证性实验的设计。
3.伽利略的理想外推。
预习案
【自主学习】
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