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导学案(含解析).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2 《时间和位移》导学案.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2《时间和位移》 导 学案.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导学案.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学案.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导学案.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导学案.doc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2)
学习目标:
1.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学习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2.速度图像的意义和应用。
学习难点: 1.速度大、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三者的区别。
2. 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的区别。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写出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加速度的表达式。
2.什么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3.观察右图,比较a、b两物体的v-t图像,说明哪个物体速度变化快,哪个物体加速度大?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举例说明什么是“速度大”、“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能根据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3.能够根据纸带粗略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
4.认识v-t 图象,能根据图象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学习重点:认识打点计时器,理解打点计时器的原理。
学习难点:纸带分析、测量和计算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 仪器构造(教师展示两种打点计时器,学生填空)
(1)下图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1、2、3、4、5、
6、7、8、9、
(2)下图为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图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初中和高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但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多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概念,领会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5.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学习难点:1.关于平均速度的计算.
2.关于瞬时速度的理解.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5-17页,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研究直线运动时,用坐标轴上的点x表示物体的________,两点之间的直线Δx表示__________.物体的位移可以用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Δx的大小表示_________;Δx的正负表示_________.
2、什么叫做速度?速度的表达式是怎样的?速度的单位、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时间和位移
【学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学习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学习难点】
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阅读】P12第一部分:时刻和时间间隔并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间和位移
“时间”是人类亲密的朋友,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如,在火车站候车大厅经常可以听到“各位旅客请注意,从××开往××的××次列车到站时间是×时×分,发车时间是×时×分,在本站停车时间是×分钟”的类似预告,前两句话中的“时间”与第三句话中的“时间”的含义是否相同?如何区分?
游览泰山时从山门处到中天门,可以坐车沿公路盘旋而上,也可以通过索道缆车轻松到达,还可以沿山间小路蜿蜒爬上,三种登山的路径不同,游客体会到的登山乐趣也不同,但他们的起始位置、最终位置却是相同的,也就是位置变化是相同的,可见物体运动的路径与其位置变化并不是一回事.
.
要点一、时刻和时间
1.时刻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本节课的设计思想:
教师不应是传授知识的主宰者而应是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
本节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
本节课中建立模型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要加大力度让学生理解;
参考系的建立是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严谨的科学方法,要让学生有深刻理解。
本节的地位: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的是本单元及学习以后内容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质点模型的建立对学习和理解科学方法有进一步引领作用。
本节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讨论、启发式
教学中的关键环节的处理:参考系、质点等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录像、照片、学生实际感受等进行铺垫,再通过思考、讨论、探究等加深理解和应用,增加了平动和转动的概念,增加了一个小资料。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我们坐在飞速行驶的“和谐号”动车组里会看到旁边的树木迅速向后退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在群星闪烁的夜晚,有时我们会看到流星划过星空;当“神州七号”飞船升空之后将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从我们身边一直到宇宙,万物都在运动,我们如何来描述各种物体的运动呢?为此,本节就要学习描述运动的一些物理量.
要点一、对理想化物理模型和质点的理解
1.理想化模型
(1)“理想化模型”是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或研究问题方便而进行的一种科学的抽象,实际并不存在.
(2)“理想化模型”是以研究目的为出发点,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
(3)“理想化模型”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对客观存在的复杂事物的一种近似反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2.质点
引入质点的意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