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充满活力

作者:重庆市合川小沔中学 刘亨斌  时间:2009/6/20 8:30:1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05
  十多年前,我就对这样的现象深感不安:在语文课上,多数同学不会答问,无法清楚、准确地说一段连贯的话,尽是前言不搭后语的词或短语。这样,一旦走出校门,他们将如何面对生活?有感于此,我在早读时开展了口语交际训练,由1分钟说话,到3—5分钟的专题演讲。在实践中,我感到,这项活动不仅能提高语文能力,而且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能将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呼唤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觉得课堂演讲能成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遵照“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密切联系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的意见,我们由演讲起步,逐渐扩展到情景对话、辩论、社会调查、新闻评论与采访、编演课本剧、影视欣赏评论,构建了语文活动课体系,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下面,就我的实践,略作介绍。
  ⑴情景对话。
  由学生自由组合,2—3人为一组,设制一个规定情景,确定一个话题,各人担任不同角色,进行对话。主要训练学生说话要得体,注意身份,要看场合,看对象;说话要充实,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和特定的环境中,向听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说话要有技巧,面对不同的对象为达到既定的目的,该怎样说。在进行情景对话时,内容丰富极了,气氛活跃极了。有推销保险的,学生设计了两种过程、两种结果;有骑车闯红灯,要罚款,没钱;摇黄旗站岗,又要迟到,怎么办?有的提出了“应该怎样当父亲”的问题:儿子考试成绩不好,父亲该怎样教育孩子?不同的情景,表现了学生对理想的家长的期盼。正当美国总统竞选陷入僵局时,学生又上台模拟戈尔与布什的辩论。有些看来荒诞,但也是来自生活:一位学生站在板凳上,扮演要跳楼自杀者,你怎样劝说,进行心理疏导?情景对话的触角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入到学生心里,有时听众也会走上台去参与其间。同学们喜欢情景对话课,称之为“我们每周的节日”。
  ⑵演讲与辩论
  实践证明,将演讲与辩论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作为语文素质教育的起点,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每天早读,按学号请一位同学作3~5分钟的演讲,由学生轮流担任评委,从内容、结构、语言、语音、仪态等方面评议,当场亮分。开展这项活动的好处是:首先,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是演讲者,个个都是“评论家”,为每位学生提供施展才能、开发潜能的机会。其次,集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于一炉。题材,要学生“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到生活中去挑选;观点,是学生的认识水平、分析和思辩能力的集中体现;登台讲,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辩论评议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求真、求实的欲望,锻炼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快速反应能力。其三,有利于消除学生个人认识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差距,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关心他人。(应试教育让学生关心分数、关心名次、关心个人。)演讲的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思想潮流、人情心态等等各个方面,国内外的热点问题,都能迅速地在讲台上得到反映,要学生思考、分析,作出回答。一位学生在演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工人为了抢救5万元的国家财产,受了伤,结果用去10万元的医疗费,值不值得?通过辩论,学生弄清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中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科学的价值取向问题,促使他们更深地探究新问题。其四,直接沟通讲者与听者的情感思想,台上台下的交流会在学生生活中延续,为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注入了新的内容。应该说,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能够在演讲与辩论中得到展示和培养的。
  ⑶影视欣赏评论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电教设备,为学生播放根据教材中选读的中外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片。比如,《阿Q正传》、《祝福》、《药》、《茶馆》、《雷雨》、《欧也妮•葛朗台》等等;我们还从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长篇历史剧中录播了《荆轲刺秦》、《窃符救赵》、《鸿门赴宴》等篇章。播放这些影视片,让学生受到形象的感染,加深对名著名作的理解,这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的。我们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原著与影视片的比较,领会从小说——电影的再创造过程,评析成败,学会鉴赏。我们在活动课上还播放过引进的美国大片《拯救雷恩大兵》,观后围绕着“战争与人”的主题开了讨论会,同学们从思想和艺术方面作了很精辟的分析。这些活动,使学生的社会文化交际活动,从感性的认识升华到理性的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评价鉴赏能力。
  充满活力的语文活动课,已在语文素质教育中产生了积极的不可小视的作用。
  ①贴近生活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使学生突破了书本和分数的限囿,关心社会、关心生活、关心人生。
  ②活动的多样性、实践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采访与答问、演讲与辩论、社会调查等等活动,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了,社会交际中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③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能力,有利于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演讲、辩论、朗诵,都是学生展示风采的机缘,学校广播站、校刊的记者、主持人、编辑,都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脱颖而出的。
  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求知欲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再是被动地答题作文,而是主动地去学习、创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