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父亲》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12 17:20:5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040字。
父    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演绎、气宇轩昂、怏怏、佝偻”等词语。
       2.了解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能力目标:
    1.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2.整体把握课文,感知父亲的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3.体会本文选择典型细节刻画父亲形象的写法。
 情感目标:
    体会无私、伟大的父爱,以及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教学重点:
 1.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选择典型细节刻画父亲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无私、伟大的父爱,以及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日月经年中,我们忽略了多少父亲的爱,而父亲一直在身后,无怨无悔的延伸着庇佑的苍穹,用自己朴实的父爱无私地为儿女编织着美丽的衣衫。父亲,全世界的人类都是因为这个温柔的称呼而倍感光荣!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使我们从父亲困顿前行中的身影,体会到父亲对儿女那深沉而厚实的爱;而刘鸿伏,以八十年代转型期对人生真味的思考,为我们刻画了父亲那苦涩而温馨的爱。
 二、解题:
 1.借助注释①,了解刘鸿伏的有关信息。
 2.背景链接:
    本文1994年发表于《名作欣赏》,反映的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人文思考。在这一历史时期,传统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同时存在,这样也必然带来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生活在偏僻山村的刘鸿伏与从未出过远门、在泥土里劳作了一生的父亲走出山村,走出了县城,来到繁华的大都市,望着窗外拔地倚云的建筑,有如梦幻一般,不知是羡慕还是自卑?说不出,心里酸涩而茫然……在这里作者看到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冲击,看到了喧嚣对宁静的取代,从而发出真诚的呼唤,无疑显示了作者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三、诵读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读课文,可就词语含义、段落大意、内容质疑、分析评价等内容圈点批注。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2.基础知识补充:
 (1)补充注音、释义:
 温馨(xīng)  青篙(gāo)  踉跄(liàngqiàng)  数落(shǔluo)  弥漫(mí)
 炽热(chì)   粗糙(cāo)  人模人样(mú)
 (2)建议学生查找下列词语的意思:
 演绎:①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②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
 得心应手:得,得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凄惶:凄惨惶恐。
 气宇轩昂:气宇,指人的仪表、风度;轩昂:精神饱满的样子。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佝偻:脊背向前弯曲。
 患难与共:共同担当灾祸和困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