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00字。《父亲》教学实录
姜堰二中 王志强
地点:高二11班 时间:3月25日第二节课
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跟大家来猜个谜。
我下面说一段文字,你猜是选自哪部文学作品。“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部分学生: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初中我们读过。
师:写什么内容的?当时感受如何?
生1:写父爱的。
生2:写人伦的,当时我在全班诵读,眼泪都落下来了。
师:是的,写人情的文字感人至深处,常常让我们不觉产生共鸣,让我们想起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师友长辈。朱先生的《背影》几十年来曾经逗惹过多少读者热泪盈眶呀!无形中,它也成了一座无人逾越的高峰,横亘于前。让人只有仰视,不敢“效颦”。可是有一个后生小子,他凭着对父亲深挚质朴的爱和出色的语言表现能力,写了一篇有关父爱的散文,给我们吹来一股清新的风。
这就是青年作家刘鸿伏给我们带来的《父亲》(板书)
二、进入课文情境。
先赏读前三段。
1师:各人读读文章的开头,看看他写了哪些内容?
生1:文章刚开始有个引子,写远在乡下的老父亲常常为文章写的出色的儿子感到自豪。然后自然转入对父亲的回忆。
生2:写父亲对我的影响,父亲的人生片段让我体验了生命的凝重,也让我感受到人间亲情的美好。
师:说的好。从这个句子放在开头的位置以及它的内容来看,该是起到了领起下文的作用。不用看,文章应该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父亲对我的爱,一是父亲在我成才的道路上对我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生3:第二段用了几个排比句,写了父亲几幅劳动生活的画面,有点凄美。
师:有点凄美?——好,这个同学领悟的很深入呀。是呀,赤脚在大雪里跋涉,在猫头鹰的啼叫中荷薪而返的,披蓑戴笠在风雨中田作的,谁说是表现父亲的勤劳?这里面有的是贫苦和辛酸呀!怎能不让人觉得凄惨?把画面放在大山、月色、大江、田野这样的背景中,又赋于了劳动美的内涵。所以用“凄美”非常恰当呀。我们为他的发言鼓鼓掌!
(大家一齐鼓掌,气氛逐渐热烈)
生4:第二段的这些排比句,赞美了父亲勤劳和质朴;也交待了父亲的出身,原来是一位终年在山中劳碌、过着贫苦生活的农民。
师:一个作为劳动者的父亲,总是值得儿子为之自豪的。来看看第三段中,父亲说过一句话。他说,人是土物,离不开泥土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生5:说明父亲热爱这片土地,因为他生于斯长于斯。
师接着说:现在劳作于斯将来还要——长眠于斯(师生齐说)。
生6:说明父亲与乡土的关系。乡土他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