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22
- 资源简介:
约4830字。
《荷塘月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朱自清、以及其散文创作的特点
2、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基本弄懂课文的思想意义
3、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学习本文清新淡雅的行文方式
4、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以及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数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说起我国的现代散文,就不能不提起朱自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可以说,是散文成就了朱自清,与此同时,又是朱自清使中国现代散文在散文史上大放异彩,是他提升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品质。那么,朱自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他的散文创作有着怎样的特点因而能在散文作家中脱颖而出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走进他为我们营造的散文天地……(引出对朱自清及其散文特点的介绍)
(二)作者及其作品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朱自清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其中以散文的成就最为显著。他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新而不失自然”)著称。同时代散文作家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曾经这样评价:“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并且赞赏他的散文如“江南风景似的秀丽”。而他的代表作之一《荷塘月色》景致优美、情感抒发恰到好处,向来被认为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情,情景交融”的名篇佳作。通过学习,让我们一起去体会一下,作者用文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以及在这画面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信息:
(三)推进新课
1、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带,让学生在听觉中注意想像和感受文中营造的优美意境,并且思考:“文中有画”,本文隐藏了什么样的画面呢,作者又是如何展开对这些画面的描摹的?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作者走出家门的契机,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有了后文的
月夜出游——独步小径——观荷赏月——返回家门
等这一系列的举动。
在夜游荷塘的过程中,“观荷赏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主体部分,是作者精心营造的一个梦幻般的仙境世界。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有过赏荷的经历,但在缥缈静谧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