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27字。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4.知道重心的含义。
5.了解四种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并通过重心的概念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引入:
在足球场上,守门员大脚开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球时,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方向改变了。用劲折木条,木条弯曲了,这些都是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引入新课
一、力和力的图示
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 ,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呢?
演示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变化呢?
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体受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1、 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吗?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同一物体有时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问题: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让学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感觉)
(2)、相互性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问题: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