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90字。
《重力与重心》教学设计
泉州第七中学 沙黎晖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新课程实验鲁科版《物理1》的第四章《相互作用》的第一节。这章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力现象,学会基本的力学研究方法,理解基本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特点。本章具有时代性、基础性等特点,强调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着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本节内容在初中的基础上深化力的概念,扩展学生的视野,学会用力的图示描绘力。重力是最常见的力之一,了解重力的大小、方向及其测量,重心位置与稳定性的关系,进一步体会重力和重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力的概念,但由于概念的抽象性,认识上还需加强;对于力的描述,初中学过力的示意图,因此本节重点是力的图示。对于重力与重心,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并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及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但对于重力的应用、重心位置的改变、重心与稳度等知识点则所知有限。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点的穿插与处理,避免学生因旧厌新或学新忘旧。要充分体现重力的奇妙,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生活、生产中测量重力的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其均匀物体的重心位置。
4、会用简单的器材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5、知道重心与稳度的关心。
6、运用重力、重心解决实际问题,体会重力的奇妙。
(二)、过程和方法
用简单材料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探索重心与稳度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及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力现象的奇妙,保持对力现象的探索热情;体验重力的奇妙,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体会重力、重心与稳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发展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
四、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难度不大,但知识点较为零碎,多数知识点以复习为主,重点放在新知识点的讲解与掌握,即:力的图示、重力的测量、重心位置的确定、重心和稳度这几方面。由于与实际联系较紧密,要引导学生做好动手小实验,培养实验观察及动手能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