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5300字。
第十二章 第二节 弹力
一、教材分析
⒈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③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⒉教学重点
1、 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2、 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制作及其使用。
⒊教学难点
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
⒋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式的综合性教学法。
⒌教具和媒体
教师用:课件、实物投影。
水球(一个)、弹簧(好、坏各一只)、拉力器(一个)、弹簧测力计(三个、不同构造)、钩码(200g的两个)。
学生用:橡皮筋、橡皮泥、弹簧、直尺、铝导线、弹簧测力计、气球(以上各一个)、钩码一组。
二、教学过程实录
㈠、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生: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的实验,请说出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物理学道理?
(演示)用力捏水球,水球变形。
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㈡、新授: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任意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要求设计尽量多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开始!
生:设计并操作实验。
师:请一个小组把他们设计的实验展示给大家。
生: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铝导线用力折弯,变弯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直尺,用力压变弯了。(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橡皮泥用力捏,扁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师:还有不同实验吗?
生:气球用力压,扁了。(失去力恢复原状。)……。
师:请各小组讨论:以上这么多实验现象,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呢?
生:共同点是:这几种实验器材都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了变形。
不同点是:有的不受力时恢复了原状,有的不受力时却不能恢复原状。
师: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是哪些器材?
生:弹簧、直尺、橡尺筋、气球。
师:弹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我们把像弹簧这类物体一样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叫弹性。
师:(板书)一、弹性。
谁能给弹性下个定义呢?
生: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师:他说对了吗?(课件展示:“你说对了吗?”)弹性:……
像橡皮泥,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在物理上,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板书)塑性。
师:你能给塑性下个定义吗?
生: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师:他说对了吗?(课件展示:“你说对了吗?”)塑性:……
师:弹性和塑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课件展示:“比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