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4550字。
《力的合成》教案
从容说课
本节在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和常见力的基础上,研究多个力的合力问题.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合力和分力;共点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合成;合力F的大小与两分力F,、F2夹角口的关系;矢量和标量.
本节是前几节内容的深,依据等效思想总结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同时,矢量运算始终贯穿于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
3.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4.知道矢量和标量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针对上述目标及本节课特点,把验证性实验变为学生分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新知识,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投影、实例→导入新课→适时设疑,实验验证→得到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践操作,练习平行四边形则并得到合力F与二分力F1、F2的大小及F1和F2间夹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点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适用条件,总结什么是矢量,什么是标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学会应用等效代替和控制变量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理解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启发式教学、归纳分析法.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CAI课件,投影片、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三角板、
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用):方木块1块、弹簧秤2个、橡皮筋1条,20 cm细线1条(两端打好套)、白纸1张、图钉几个、三角板一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投影片出示]甲、乙图中物体静止.
[启发思维]若甲、乙中的物体完全相同,力F和力F1、F2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回答.
都能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力F和力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
[教师]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例子?
[学生]打夯、提水、拉纤及抗洪救灾中解放军搬沙袋等.
[多媒体模拟以上例子]
[师生共同总结]
1.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在实际问题中,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几个力,这就是力的等效代替.
3.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4.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二、新课教学
[过渡]
如果力F和力F1、F2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那么力F与力F1、F2间的关系如何呢?同学们可以猜想一下.
[学生]可能是F=F1+F2.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