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2132.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2133.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2131.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2129.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2128.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2126.doc
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知道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凹透镜能使平行光发散.
4.会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判断透镜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仔细观察近视眼镜和老花镜,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动手在阳光下找凸透镜的焦点,并量出凸透镜的焦距,理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鼓励学生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鼓励学生用毅力去战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障碍、艰辛等阻力,逐步超越自我.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
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教学准备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照用机,放大镜、投能仪和实验室中使用的显微镜中都有一些玻璃元件,它们的表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叫做透镜.这些元件起什么作用?
二、新课学习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1.观察透镜
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学们认真观察,可以用擦镜纸包着模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为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2.归纳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3.应用
在生活中常用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各是什么透镜?
现在观察下图,说说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4.认识主光轴和光心
教师讲解主光轴和光心:
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做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现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现象?
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
2.演示:利用光具座演示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
3.练习:用光路判断透镜的类型
播放动画
(三)焦点和焦距
用多媒体课件模拟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光路图,并讲述焦点和焦距.
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播放课件: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拿一两个凸透镜试一试,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
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上,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到光屏上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
2.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两人一组,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概括出它们的特征: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也有往外凸的,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并回答.
学生观察并回答.
感知,思考.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测量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并记录数据,画出简图.
讨论后归纳得出实验结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观察并与自己刚才画的简图对比,看看用怎样的方法表示透镜对光的作用更合适.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分析光路,确定光线经过透镜是被会聚还是发散,从而确定通过的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观察、理解.
明确方法步骤,分组实验、操作,并分析原理. 隔着擦镜纸“摸”,既不损坏透镜,又让学生对透镜有具体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实验来研究、解决问题的习惯及对实验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用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对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其光路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学会用物理模型来反映实验现象.
使学生对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有更深地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
(一)照相机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生戊]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
[生己]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无寐无寐201809151008561280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