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有教学反思)
1.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doc
2.力的平衡.doc
3.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oc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熟知实验探究的过程。
5.领悟通过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表格的方法。
6.体验由实验结论进行科学推理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要盲目迷信权威。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
3.探究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经历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过程。
二、教学难点
探究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经历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做实验引入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
参考实验:在讲台上放一辆小车,使它处于静止状态。
师: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
从这个例子很容易得到: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那么力和运动之间关系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教学活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承接刚才的实验现象,演示当物体不再受手的推力时,物体停止运动。
师: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用力去推,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一段时间后撤掉该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如何?
生:一段时间后撤走该力时,物体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停下。
师:根据以上的例子,思考“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
生1:需要。因为用力推物体它才能运动,而撤走了这个力物体最终会停下,所以,运动必须用力来维持。
生2:不一定,按照生1的说法,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的话,撤走了力,物体应该立刻停下才对。
生3:例如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已经不再受到脚的作用力,但仍然向前运动,因此“物体的运动不一定需要力的作用”。
实验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
让学生阅读教材P24“实验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分组实验:
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记下每次小车停下时的位置。
3.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3.知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实例,理解和掌握惯性。
2.通过实例和实验探究,掌握力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定性地了解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受到外力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能定性地了解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受到外力的作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请同学们回忆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1)扔纸飞机时,手停了下来,纸飞机向前飞了出去,这是为什么?(2)星际探测仪,一经脱离地球引力范围,为什么不需要发动机就可以保持飞行?(3)汽车突然停止,为什么乘客向前倾[如教材P33图8-3-3(a)]?
生:(1)手停了,但纸飞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飞了出去。(2)由于惯性,它要保持原来的速度飞行,因为阻力几乎为零,所以不需要发动机。(3)由于惯性,乘客要保持原来的速度,而乘客的脚受到汽车向后的摩擦力停了下来,所以身体要向前倾。
教学活动
一、观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变化
举几组例子,要求学生判断各组运动的特点。
1.熟透的苹果由静止开始下落;
2.静止的小车因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开始运动。
答:由静到动。
3.竖直下落的苹果,在重力的作用下,越落越快;
4.水平向右运动的小车,由于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越来越快。
答:由慢到快。
5.水平滚动的小球,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越来越慢;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