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4330字。
高一物理 第9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三)
一. 内容黄金组
⒈ 本课学习内容是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7节——第9节,即超重和失重,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以及本章单元复习。
⒉ 本课学习目的是以下三点:
⑴ 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以及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⑵ 知道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并知道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在高速运动中必须考虑质量随速度而变化。
⑶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决连接体等较复杂的动力学问题。
二. 要点大揭秘:
⒈ 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特别是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g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为零,这种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⑴ 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没有变化。
⑵ 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
⑶ 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⒉ 力的合成法与正交分解法
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仅仅受到两个共点力的作用,通过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这两个力的合力,此合力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如果物体同时受到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那么应用合成法求解一般不方便了。这种情况下通常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采用正交分解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来求解。
当 时,
即
⒊ 整体思维与隔离法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中的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常常遇到几个相互联系的、在外力作用下一起运动的物体系。因此,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必然涉及选择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的问题。一种方法是将一起运动的物体系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维方法称作“整体法”。另一种方法是选定系统中的某一物体为研究对象,并将它隔离出来进行分析,这种方法称“隔离法”。实际上,不少问题既可用“整体法”也可用“隔离法”解,也有不少问题则需要交替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因此,方法的选用也应视具体问题而定。
在解有关物体系的动力学问题中,整体法和隔离法是解题的常用方法。如何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呢?通常,如果仅仅要求求解物体系整体的加速度和所受外力,则选用整体法简便;若要求求解物体之间的牵连力,则必须把受牵连力作用的物体隔离出来分析求解。事实上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