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180字。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中学杨华峰
一、教材分析
从三百多年前,牛顿提出设想到1957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再到2003年10月15日,中国的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载人航天时代,为中华民族进一步进行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节属于航天部分的重要知识,介绍万有引力的实践性成就,要求学生知道是万有引力理论使人类实现“飞天”梦想,这一节课不但要求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第一宇宙速度,定量的解决卫星运动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学生通过了解航天发展史从而充分的感受人类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个宇宙速度意义;
2.能够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简单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航空发展史。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牛顿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的推理方法;
2.学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两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以及学生自己搜集资料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宇宙速度及其物理意义。
(二)教学难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关于第一宇宙速度是运行的最大值与发射的最小值。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通过人类飞天梦想的实践过程和牛顿的设想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研究了解宇宙航行的理论知识。接下来从神州6号的相关资料入手,引导学生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并通过结合我国发射的多颗卫星有关数据计算相关数据,通过对宇宙航行的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而加深对知识深入理解。最后,以PPT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世界和我国的的航天发展史,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总结制作,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同学们的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还可以锻炼学生收集总结资料的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五、任务分配(学生每组5人搜集资料)
第一组: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二组: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
第三组:阿波罗号飞船及登月历程;
第四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第五组:哈勃望远镜;
第六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第七组:中国“神舟”号飞船;
第八组:汇总前面几组同学搜集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成PPT课件;
第九组:熟悉课件,并准备在上课时给同学们讲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