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10字。
《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滑动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熟悉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注重实验探究方案设计的思考与改善。
3)通过参与实验探究能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探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能与同学互相协作、友好相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实验得出关系f=μN。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方案,对实验数据的数据处理;静摩擦力的判定。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两个学生一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动手实验一:(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动手做下面实验)将甲、乙两本课本的书页依次交叠在一起,压以下书后,提起乙书,甲书没有从乙书中滑落,两同学用力拉两书背,也不能拉动。
问:使甲书不能从乙书中拉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还有如:用水平力推讲台桌,讲台桌为何不动? 用手握住水杯,水杯为何不动?
从实验1中,从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这是静摩擦力的作用,
实验2学生有兴趣,大概可以分析出这种力不是以前所学的重力或弹力,而是一种新的力——摩擦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分类: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为了更好的研究它们,我们分别研究。
2.静摩擦力
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而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
产生条件:1.两物体的接触面不光滑
2.两物体应该接触并且相互挤压,有弹力
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