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世界》教案(9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科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9/17 9:09: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全册3
八年级物理全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201808181118.doc
八年级物理全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201808181120.doc
八年级物理全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201808181119.doc
八年级物理全册3.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沪科版201808181113.doc
八年级物理全册3.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沪科版201808181114.doc
八年级物理全册3.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201808181112.doc
八年级物理全册3.3超声与次声教案新版沪科版201808181108.doc
八年级物理全册3.3超声与次声教案新版沪科版201808181110.doc
八年级物理全册3.3超声与次声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201808181106.doc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事例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鱼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与实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世界
  播放根据课本p34图3—1、图3—2、图3—3、图3—4素材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觉?
  生: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播放蟋蟀中鸣叫的录像片或光盘,让学生观察正在鸣叫的蟋蟀翅膀在振动。
  师:你还不知道哪些动物鸣叫时的姿态?
  声音的特性
  教
  材
  解
  读  主要内容是乐音的品质和噪声的防治。教材从物理学的角度和情感、环境的角度对乐音和噪声作简单说明。乐音的品质主要包括响度、音调和音色(也叫音品),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以及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教材在每一个乐音品质要素中都是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引人,并安排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关于噪声,是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其来源,建立对噪声的印象,并用图片介绍了主要的防噪声措施,重在使学生初步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产生致力于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噪声的愿望。教材中的噪声事例主要是从物理角度认识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从情感、环境角度对噪声的认识。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
  2.了解响度与振幅(以及距离声源远近)有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发声情况不同有关。
  3.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规律,初步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2.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步骤。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态度。感受科学探究方法的伟大,并能激发起为科学进步而努力的决心和信心。
  重难
  点处
  理  重点:了解决定声音特性的三个因素和噪声防治。
  难点:区分描述声音的特性——音调和响度及影响因素。
  教
  学
  建
  议  人们对声音最直观的感受是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但是生活中,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描述是不准确的,它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在建立声音特性三个要素的教学中,一定要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能较准确地描述响度和音调。至于音色,由于它的理论知识复杂,定义也比较抽象,所以,只需要学生知道不同乐器或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就可以了。本节教学主要应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并知道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在教学中,希望学生能自己表述声音的特性,并在实际中能分辨出声音的不同特性。应用是本节课教学中要强调的。师生都应积极寻找本节内容在实际中的事例,特别要指导学生在社区内做一些关于声污染的社会调查,以使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觉得物理有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实
  验
  处
  理  教材中明确安排的实验不多,但因为本节的教学要求就是从经验和观察引入,所以教师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如携带锣鼓或二胡、小提琴等乐器到课堂上。通过观察放在锣鼓上泡沫塑料小球跳动的剧烈程度感受响度;通过小提琴、二胡的声音感受音色等。
  教材P42中图3-16的发音齿轮实验验证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此实验装置是在同一根轴上装上一组齿数不同的齿轮。当轴转动时,各个齿轮的转速是相同的,用塑胶片放到一个齿轮边,让齿轮刮擦塑胶片,塑胶片因振动而发声。由于各齿轮齿数不同,因此受不同齿轮刮擦的塑料片振动的频率不同,听到的声音音调也不同。
  “噪声的防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物理教学联系社会生活的典型内容。这里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学校与家庭的环境,让学生讨论学校与家庭周围噪声污染的情况,并让学生自己提出防治的措施。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带领学生用声级监测仪对周围环境中的噪声进行一次测试调查。
  在分析噪声危害时可补充介绍一些现代城市常见的噪声源:汽车喇叭可达90 dB,飞机发动机可达120~130 dB等,这些噪声都会损伤人们的听觉。
  关于噪声的控制措施,一般可从产生、传播、接收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1)控制噪声的声源,以尽可能减小发出的噪声。(2)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尽可能将其吸收,如在马路旁植树,房屋的墙壁采用吸音材料等。(3)在强噪声污染的工作场所,应戴防噪声耳罩,以免伤害人耳。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