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40字,有教学反思。
1.力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力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会分析已知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教学难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会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生活中所说的力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教学活动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钉的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厢,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体也有受力物体。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