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020字。
高一语文 必修上册第7单元 第14课 两课时
荷塘月色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时间 :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感知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二、通过鉴赏文章,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踪。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字词,学习文章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体悟作品蕴含的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春天百花盛开,让人陶醉,朱自清在散文《春》中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似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啊春赏桃花杏花梨花,秋赏菊,冬赏梅,那么夏天呢,当然是荷花了。(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
一、感知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第一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一
四、出示自学指导一(3分钟)
踪。
第一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一
四、出示自学指导一(6分钟)
1.明确朱自清散文的地位;了解朱自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形成原因。
2、朗读《荷塘月色》,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
3、朗读结束后,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一:本文写了朱自清一次怎样的经历?
二: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突然想到想去荷塘边散步?
三: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四:在文中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答案点拨:1、朱自清被称为新文学上的散文大师,他的《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已成为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之作。背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
2、感情基调: 淡淡的忧愁 淡淡的喜悦
3、问题一:月下散步
问题二: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
问题三:作者的行踪
问题四:家----小路-----荷塘-----家
第二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二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7分钟)
1、试着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找出全文的文眼,脉络,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综合归纳,看如何给作品划分层次。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答案点拨:1、第一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第二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三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四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五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六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七到九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