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案6
- 资源简介:
约1920字。
第三章第3节 摩擦力教案
潮安县凤塘中学 赵汉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参与和亲身体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演示实验和让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对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
四、教具准备
弹珠、杯子、筷子、弹簧秤、木块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游戏:让两位学生比赛用筷子夹杯子里的弹珠,看谁在规定时间里夹得多;然后请其中一位学生说一说筷子能够夹东西的原因,引出摩擦力。
课件给出摩擦力的定义。
(二)新课教学
1.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通过对生活中的三张图片点出摩擦力的种类。点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并给出定义。
通过课本中图3.3.1分析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规律。
分析:①.箱子在推力作用下相对地面静止,但在沿这个力的方向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这时地面对箱子产生一个摩擦力,这个摩擦力与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因此箱子保持不动,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②.继续增大推力直到箱子开始运动,一旦物体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地面对箱子产生的摩擦力就叫滑动摩擦力。
强调对“运动趋势”和“相对”的理解。运动趋势是“想动,而没有动”; 在明确研究对象的情况下相对性是指和研究对象相接触的物体间的运动。
结论:①.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②.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利用图3.3.1中的甲图和乙图分析对比说明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结论: ①静摩擦力产生条件是接触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趋势。②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是接触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
例题:利用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判断是否有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有了上面的分析,顺理成章引导学生直接得出两种摩擦力的方向。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