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山东省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的第二节《弹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撑杆跳、射箭、跳水.mp4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doc
桌面微小形变.wmv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弹 力
一、教材分析
《弹力》是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的第二节,“相互作用”这一章讲述的是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本章的内容与初中学过的力学知识联系密切,是初中知识的扩展与深化。“弹力”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
本节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加上学生们在初中对弹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基础,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学会很空泛.教师觉得“没戏可唱”,学生则有“炒冷饭”之感.其实,对于学生,高中物理不仅因在知识内容上加深、拓宽而造成台阶,还因抽象思维、科学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学生倍感困难.所以帮助高一学生在初始阶段跨好初、高中台阶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会他们学习物理的方法。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先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索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大小之间的关系”,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学生分析
在初中教材第十二章“力和机械”中的第二节就是“弹力”,在这一节中,讲了四个名词:弹性、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弹性限度、弹力,还讲了弹力的大小可以用弹力测力计测量,并简单介绍了弹力测力计测弹力大小的原理,没有提到弹力的方向和胡克定律。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要求是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因此,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弹力”的初步知识,对弹力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对如何求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不明确。同时,通过前面的对“重力及相互作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力的三要素及作用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理念基础。在高中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定,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