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90字。
《机械能》教学设计
课题 《机械能》 授课教师 南顶中学任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式 讲授、归纳、启发
时间 3.9 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讨论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8年级《物理》第六章第5节的内容,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力学部分的最后一节。教材中关于力学部分内容安排的顺序是:机械运动→运动和力→功和能。这样的安排遵循了人类认识自然世界所经历的过程,既:现象→本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它广泛渗透在各门学科中,并和各种产业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章内容是围绕“做功”的概念开始展开的,而“功”是为“能”服务的,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机械能”这一节主要安排两部分内容:1.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2.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和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不但要知道机械能的初步知识,学习探究方法,还要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思想,为今后学习机械能与内能、电能的相互转化打好基础。
教学设想 初二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很强的操作兴趣,但这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形象化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和“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等,对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能的基本知识和机械能的知识;第二课时重点探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第一课时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学生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法,并模仿教师的演示实验,设计实验,经历探究过程,总结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第二课时在学习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规律时,由现象引导探究,分析现象,总结物理规律。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
教学
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 学习能的初步知识,知道能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的物理量,能列举一些具有能的物体。
2. 知道机械能的初步知识,能从各种物体中识别具有动能或势能的物体。
3. 知道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判断物体动能、势能大小的变化趋势。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