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50字。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形变、弹性形变、弹性限度、微小形变;知道什么是弹力,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2、知道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能画出不同情况下,弹力的方向
3、知道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知道胡克定律。
4、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技能。
过程和方法目标:
1、bv
2、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弹力产生的条件。
3、通过弹力大小与形变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体验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方向;弹簧弹力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胡克定律)。
难点:弹力的方向;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实验、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总结规律.
手段:自制教具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回顾已学知识:力具有哪些作用效果?
学生回答: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开场白:今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形变的具体含义。
二、进行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手捏海绵。
教师提问:在手的力的作用下,海绵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形状发生了变化
教师提醒:施加作用力前,海绵多大?施加作用力后,海绵又变成多大呢?说明什么发生了变化呢?
学生回答:体积也发生了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PPT展示:一、形变
1、 形变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突出强调“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体积”三个关键词。
教师演示实验:手捏橡皮泥。
教师提问:手对橡皮泥施加力的作用,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发生了形变。
教师演示:将捏住橡皮泥的手松开。
教师提问:将力撤去后,橡皮泥的表现与海绵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海绵能恢复原状,橡皮泥不能恢复原状。
师生共同总结:有的形变,在外力撤去后能够恢复原状;有的形变,在外力车去后不能恢复原状。
PPT展示:2、形变分类(按能否恢复原状分)
弹性形变:撤去外力,能恢复原状
非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
教师演示:施加拉力,使弹簧伸长。超过一定限度,再也不能恢复原状。
教师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