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教学设计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10 17:20: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60字。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我们的理念是从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模型,再走向生产生活。坚持以学生体验为中心,创设大量丰富的实验和情境:拉车,平面,斜面,三角支架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和认识具体问题中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轻松突破重难点。
  【关键词】实验教学;模型;导学案;探究体验,合作讨论。
  【教学目标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目标应多元化。结合新课程理念,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力的概念,知道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
  (2)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作图并计算。
  (3)掌握根据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初步了解正交分解法。
  (4)能用力的分解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学生观察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培养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和勇气。
  2、教学重点、难点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是:在具体情况中如何根据实际效果,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过程】
  引入:
  创设情境:将课堂延伸到户外,户外实验“单手拉双车”。我们的学生缺乏这样的生活体验,他们认为车很难拉动,“拉动双车”更是难以想象,通过亲身参与或观看其他同学的实验,可以使课堂教学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求新知识的愿望,调动内在学习的动力。
  同时从这个具体问题很自然地提炼出“等效”思想和“分力”的概念,轻松地解决“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分解”,一气呵成地引入课题《力的分解》。
  新课教学:
  概念形成和问题提出:力的分解的概念,怎样进行力的分解,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具体做法怎样?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学生较易完成,而对于逆运算——力的分解用平行四边形来完成,我们认为:不能只说,而要让学生做起来,在“做”当中做好准备并且在“做”后发现问题——力的分解有无数种可能。
  对于问题探究:如何确定力的实际效果,教学中设计三个模型,层层递进。
  模型一:放在水平面上物体所受斜向拉(或推)力F的分解
  模型二、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G的分解
  模型三、三角支架拉力(悬绳拉力)的分解
  前两个模型普遍且典型,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直接地观察,独立尝试分解过程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