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2430字。
课题 第2章第4 节 力的合成
知识目标 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结果要符合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难点 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教法
指导 实验探索法、归纳分析法、
学法
指导
教具
学具 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钩码、三角板、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两条、刻度尺、图钉(几个)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如图甲,一个人用力F可以把一桶水慢慢地提起,图乙是两个人分别用F1、F2两个力把同样的一桶水慢慢地提起。那么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效果是一样的)
老师:我们把力F叫做F1与F2的合力,如果我们需要求F1和F2的合力,就叫力的合成。 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引入课题)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帮忙完成实验:
(1)把放木板固定在黑板上,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块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结点自然状态在O点,结点上系着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3)用两弹簧秤分别勾住绳索,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O′点。让学生记下O′的位置,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两条细纸的方向画线,记下F1、F2的力的大小。
(4)放开弹簧秤,使结点重新回到O点,再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F1、F2和F的力的图示。
(5)用三角板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比较对角线和力F。 二、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
结论:在误差范围内,F几乎是F1、F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经过前人很多次的、精细的实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也就是说,对角线就表示F1、F2的合力。
老师归纳:可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不是简单的将两个力相加减,而是用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生思考:
1、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怎样求出它们的合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