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50字。
第三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
一、 教材分析
本章在物理知识方面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节至3节,主要讲述了重力、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心、力、力的三要素、力的效果、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形变、胡克定律、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最大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流体阻力、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第二部分是4节至5节,主要讲述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合力、分力、共点力、作图法求力、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力、力的分解、矢量、标量、三角形定则、共点力的平衡等概念。
在物理技能方面,主要设计及使用了弹簧秤、初步训练设计实验、收集数据、数据处理和总结规律的技能、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基本技能。
在物理过程方面,主要讲述了人类是从力产生的效果开始认识力、“重心”概念的形成、微小形变的放大过程、摩擦力的实验探究、实验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等过程。
在物理的思想方法方面,主要讲述了等效代换、微小量放大的方法、控制变量、客观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等思想方法。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 教学重点
三种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四、 教学难点
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过程
(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二)本章复习思路突破
Ⅰ物理思维方法
l、具体——抽象思维方法
从大量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再把这种抽象具体形象化――用有向线段进行描述,通过这种方法,把对力的计算转化为几何问题来处理。
2、等效替代方法
合力和分力可以等效替代,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这是物理学中研究实际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Ⅱ基本解题思路
1、认清研究对象:从题目所给的信息来选取有关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是解题的出发点。
2、正确受力分析:分析研究对象受哪些力的作用,画出受力图,做到不多力,不少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