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80字。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首医大附中周红兵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周红兵 首医大附属中学 13810526317
实施者 周红兵 首医大附属中学 13810526317
指导者 曾拥军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13520927168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改提倡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本节课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思想,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注重了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发展过程的再现,和对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置疑、坚持真理的情感因素的挖掘。通过系列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交流与合作。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评价,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形成生生、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使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经历过程,体验方法,培养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科学精神。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是高中力学的核心。“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第一节内容,重点研究的是力与运动的关系。它的功能具有多重性。
其一、它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其二、它是运动学和力学的结合点。教材首先对人类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
绍了伽利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进而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质惯性的概念。这样的呈现方式充分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升探究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知识的育人功能。其三、它是思维方法的创新点。伽利略开创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成为人类精神文化的瑰宝。
学生情况:首先高一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和《力》两章内容,为这一章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奠定了知识基础;其次,学生对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初中也初步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基本内容,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结论,但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认识的历史了解甚少,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也没有深入了解,对于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也是不知道的,学生对“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的看法源于直觉印象而成为错误的前概念,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