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字。
高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设计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4级物理组彭萱
本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
由实际生活引入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让学生实际感受力的相互性——学生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得出牛顿第三定律——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比较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异同——引导学生将牛顿第三定律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总结规律的能力和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器材:
弹簧秤,滑板,钩码,电脑,橡皮筋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首先请大家一起来猜一个成语,“一个巴掌拍不响”打一成语?
学生:孤掌难鸣。
教师:从文学的角度来讲反映出了怎样的物理规律呢?
学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新课教学:
教师:请大家回忆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现象可以体现力的相互性?
学生:踢足球、走路、擦黑板、桌子上的书……
【实验】两个同学分别站在滑板上,两个相距一定距离,一个同学拉住另一个同学的手使劲拉,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甲同学在拉乙同学的过程中,甲乙两个同学都向中间靠近
【实验结果】说明甲乙两人都受到了力。
教师总结:在该过程中,我们将甲同学对乙同学的力称为作用力,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力称为反作用力。
教师:请大家分析一下,人为什么能够走路?
学生:因为人在走路时脚向后蹬地,对人提供了一个向前的摩擦力,充当了动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实验】分组实验,每组器材:弹簧秤两把、橡皮筋一根。结合所给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完成下列表格。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