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3100字。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基本知识
2.思考判断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就是速度发生了变化.(√)
(2)力是矢量,力的作用效果除与力的大小有关外还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3)力可以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单独存在.(×)
探究交流
要完整的表示某一力需要表示出哪些方面?
【提示】需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方面,这种表示方法叫力的图示.
二、重力
1.基本知识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其中g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一般计算中取9.8m/s2
(3)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从效果上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与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2.思考判断
(1)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2)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而物体对地球无吸引力.(×)
(3)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探究交流
如图所示,身体素质和技术相当的跳高运动员,为什么采用“背越式”的要比采用“跨越式”的成绩好呢?
【提示】跳高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背越式”运动员的重心比“跨越式”运动员的重心升高的高度低,因此运动员越过相同高度的横杆,“背越式”跳法要比“跨越式”容易些.
三、四种相互作用
1.基本知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